《足球》报专栏——画里有话

辽连“德比”战前的一点偶感
一、甲A年代,还不流行“德比”这个词,每当由大连队和辽宁队比赛的时候,媒体喜欢用“兄弟阋墙”这个词。本来应该是个是个贬义词,哥俩打仗属于内讧,让外人笑话。虽然职业足球了,但还是拖着专业足球观念的尾巴,但也没法子,职业足球之前,大连队还必须无条件地向辽宁队输送队员呢,不是兄弟是什么。
二、印象中,甲A年代只要辽宁队到大连比赛,其主力不是感冒就是拉肚子上不了场,当然拉肚子的比较多,因为到大连吃海鲜胃肠不适。按说不应该,辽宁队的主力大多都是大连人,但细想,也可以理解,这些球员大多都在七八岁就少小离家了,虽乡音未改,但饮食习惯却各异了。因为主力球员的大面积腹泻,印象中大连队主场没怎么吃亏。记得有一次比赛结束后,我很幼稚地给辽足队长赵发庆打了慰问电话,我问他肚子怎么样,没问题吧?因为发庆不仅是大连人,而且他父亲和我父亲还是一个单位的工友,我们两家也还是邻居。
三、辽宁队的不少大连籍球员后来都落叶归根了,在自己足球生涯的“晚年”,回到了大连队发挥余热,并在大连队光荣退役。比如马林,比如孙伟,比如徐弢(哈,当年徐弢刚回答连队的时候,电脑里还打不出这个弢字呢,当时是286时代吧)……当然,这和拉肚子无关,我更愿意理解为这是王健林的胸怀,或者说是大连人的情怀。后来王健林还承诺让马林和孙伟去法国进修呢,为此马林和孙伟还专门去外语学院学了一年的鸟语,可惜马林和孙伟还没出国,王健林倒先出局了。不过现在看看,马孙两人确有教练潜质,应该说王健林没看走眼。
四、职业联赛的第一年,也就是1994年,我曾专程跑到广州,采访当时广州队的主教练周穗安,周指导当时就断定,职业足球后,足球重点将由省转向城市,辽宁与广东省与省的争霸,必将转化为大连与广州城市与城市的对垒。周指导的话没多久就应验了,当年大连队获首届甲A联赛冠军,广州队的胡志军获最佳射手。辽宁队十冠王的伟绩就此终结,专业强队广东队也逐渐淡出人们视野。职业后,城市球队没了向省级球队输送人才的义务,省队便了无优势可言了。
五、其实,早在职业联赛之前,有东北虎美誉的辽宁队,是最早接触“市场”的,当时球队就已经有了冠名和赞助,应该说还是比较超前的,能做到十夺桂冠,优厚的物质条件还是起到了一些助推作用。记得1993年辽宁队在北京参加七运会,决赛前辽足召开新闻发布会,某企业老板当众把几十万现金用报纸裹一下,当然是以很郑重的仪式交给了队长赵发庆,总教练李应发和主教练杨玉敏均出席了发布会,他们均向记者表示,绝不辜负家乡人民的期望。后来辽宁队真的拿下北京队夺冠了,完成了十冠王的伟业。我没记错的话,当时辽宁队的主力拿了好几万元的奖金,这在当时好生让人羡慕。但转年就职业化了,职业球员们一夜暴富,几万元钱在他们眼里已经不算什么大钱了。
六、好像是在辽宁队八冠王的时候,著名的足球评论家人称大仙的王俊,就发出了“东北虎累不累?”的著名问句。职业化后,大连队继承了东北虎辽宁队的衣钵,也开始了独步江湖孤独求败,所以李承鹏的“悲哀论”应该说与大仙的“累不累”算是前有车后有辙了。大仙言中了,辽宁队真的累了,七运会是他最后的辉煌。李承鹏也言中了,中国足球也真的悲哀了,只是和大连队的辉煌时期相比,眼下的中国足球更加悲哀了。
七、再过两天辽宁队要和大连队进行一场生死之战,一场很悲凉的比赛,不是两只猛虎争夺地盘,而是两只病虎争抢一块腐肉。没人再说兄弟阋墙了,但却充满了兄弟阋墙的味道;人们开始使用德比一词了,但却寻不到更多德比的含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