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署期我把我的家搞了个天翻地覆,几乎是全部家当搬至室外,翻箱倒柜,扔的、卖的、收的,一件件重新定位。在室内则是敲敲打打,木工、瓦工、水电工、油漆工,轮番作业。
周围的人疑惑不解,这位退休老师在家干什么?
原来是搞装璜。
年龄这么大了,又是丧偶独居,还搞什么装璜?又是一个疑惑。
的确,按照十年前的水平和消费观,没有必要这么折腾。房子只要一不破、二不漏,就可安心居住了。衣服则是新三年,旧三年,补补连连再三年。
十年前,当我分配到这套三室一厅的新宅时,仅花了三十元钱买桶涂料将墙壁稍微粉刷一下,另外,在家妹的帮助下,请人用半包白水泥对地面稍加修饰。就这样,带着两个孩子欢欣满足的搬进了新居。
如今,孩子都已成家,他们的房子都经过包装,早已胜过与父共同生活的老屋。现今老房墙壁的涂料脱落,呈现绿白相间的斑马状,可戏称为迷彩墙。用白水泥糊过的地面则是四处破裂,可称得上百洞千疮。在收入渐丰和新消费观的趋使下,我产生了将老屋换新装的念头,孩子们不仅口头支持,而且拿出了实际的赞助。就这样,我在花甲之年对自己的老屋陋室搞起了装璜,干了我有生以来一次性花钱最多的一项消费。
我的原意是坏什么装什么,缺什么添什么。结果,在装璜公司设计师的推波下,将原来的设想扩大了,在现场装璜工人的助兴下,又增添了一些新项目。到后来,我这个居住了十年的老房全部进行了新包装,几乎换了一个面貌,完全称得上旧貌换新颜了。
在给老屋进行新包装的过程中,我的头脑好象也给包装了一次,感受了一些新东西。
首先,在装璜过程中,家里由无序到有序,由旧到新,几乎一天一个样,自己的心情也由心烦到心舒,人也仿佛由老变少,好象生活越来越有活力,越来越来充实,产生了忘年之情。这就是给自己一份爱的魅力吧。显然,爱屋及装屋,也是供给自己最好的一份爱。我曾看过一篇报导,一位美国老人,在他80岁生日的时候,为自己买了一套全新家俱,这是对生活多么强烈的爱!
另外,在装璜过程中,在与工人交谈时,也常常得到一些启示。
看到木工制作家具与以前的方法大不一样,以前木工引以自豪的不用铁钉的工艺,现在已被钉子和胶水所取代,我说这是不是太省事、太不牢了,一位小木匠笑着说:
“你要那么牢干什么,你以前的家具不是很牢吗,你为什么把它们卖掉,丢掉?因为那些东西过时了,要换新的。这样,我们才有事做,我们有事做,那些木材加工厂的工人也就有事做。家具须要油漆,油漆工也有事做了,于是,我们大家都有事做了,我们大家口袋里的钱都多起来了。”
说得我不得不点头称是。这位小木匠把扩大消费,拉动发展的道理说得多么明白无误。他接着又说,
“其实胶水加钉子并不比以前费时费料的方法差,可能还要牢些,而且效率高,外形又好看。你的思想要解放,不要以为老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又快又好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有次,我与一位瓦工闲聊,我说我已年过花甲在家搞装璜,有点稀奇古怪吧?他回答很干脆:“一点也不”。并说去年他在上海做工时,那家的主人已73岁,他有个儿子在日本,寄钱回来要他老爸把老房子装璜一下,好好享受人生。看来,许多人对新的消费观已见怪不怪了。
是的,老年人在关爱一下代的同时,也要给自己一份爱,要感悟人生,享受人生。
此文2001年10月记,五年后读之,好像眼前之事,故而博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