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吴双博】23.苏博西馆--技忆苏州,绣华彩

标签:
苏州苏博西馆技忆苏州绣华彩瞎白话 |
分类: 博物熠然 |

---------------------------------------------------------------------------------------------------------------
---------------
1.绣城苏州:苏绣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彼时吴地便已有刺绣工艺。宋代苏州升为平江府,“风物雄丽为东南冠”,当时苏州城内织绣行业汇集的区域如“滚绣坊”“绣衣坊”等皆以形成繁荣的商圈。明清时期是苏绣的全盛期,明代《姑苏志》中即称赞苏绣“精细雅洁,称苏州绣”。














---------------
2.吴阊绣市:清代苏绣臻于鼎盛,“衣被几遍天下,而尤以吴阊为绣市”。宫廷绣、闺阁绣、民间绣、商品绣,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苏州因此成为“家家有绣棚,户户在刺绣”的“绣市”。中国四大名绣—苏绣、蜀绣、湘绣、粤绣的格局在清代形成,苏绣位列四大名绣之首。
---------------
3.绣娘传奇:“绣,小技也,有儒者致曲之诚。女红也,有君子研几之学焉,其引端在缜性。”近现代以来,沈寿创仿真绣、杨守玉创乱针绣......传奇的苏州绣娘们于尺幅间施展技艺,融汇历代刺绣技艺精华,使苏绣针法、绣法更加丰富,表现形象更为生动、秀美、高雅。
4.缂制苏州:缂丝,是以生丝为经线,各种彩色熟丝线为纬线,通过“通经断纬”的方法制造的精美丝织物,素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宋代是中国缂丝技艺蓬勃发展的时期、宋以前所见缂丝多为日常实用品;时至南宋,缂丝开始转向纯欣赏用途的仿名人书画,生产中心也移至江南。这一时期涌现出诸多缂丝名家,如松江朱克柔、苏州沈子蕃、常州吴煦等。明清两代的缂丝织造中心都在苏州,此时缂丝用途已非常广泛,不但用于帝王贵族的服饰,也用于书画装裱与缂制名画。
---------------
5.宋锦如金:“锦,金也。作之用攻重,其价如金,故其制字从帛与金也。”宋锦,是指具有宋代织锦风格的锦缎。苏州宋锦有“锦绣之冠”的美称,与南京云锦、成都蜀锦齐名。宋廷南渡后,苏州成为宋锦的重要生产中心;元代至正年间苏州织造局生产的宋锦,其纹样和技法皆继承北宋传统;明代织锦业衰落;清初苏州宋锦有所恢复,并于康熙年间达到了全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