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吴双博】10.吴中博物馆--拂梭千年,苏州缂丝精品

标签:
苏州吴中博物馆拂梭千年缂丝瞎白话 |
分类: 博物熠然 |

-----------------------------------------------------------------------------------------------------------




第一单元:妙夺丹青。缂织技术是东西方交融的产物。“通经断纬”的织法首先从西方传入,最初以亚麻、麻毛为材料,我国西域地区有不少缂毛织物的出土。公元7世纪左右,该技术被引入到丝织物生产中。随着丝绸之路的联通,以及西部少数民族的迁徙,缂织技术在唐代传入了中原地区。宋代,缂丝在江南迎来了黄金时代。在经济繁荣,文人文化与民间技艺的高度融合下,缂丝织品开始以摹缂名人书画为乘,从实用走向纯欣赏品领域,艺人们以书画为底稿,尝试通过丝线来表现书画中的笔锋与画韵,缂丝技艺得到急剧发展。彼时缂丝名匠多出江南,如松江朱克柔、吴郡沈子蕃和吴煦等,其缂品达到了“夺丹青之妙、分翰墨之长”“胜于原作”的境界。这一古老的手工艺世代沿袭,留下不少传世佳作,现今的苏州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缂丝生产地之一。





第二单元:梭织交错。缂丝的织造工艺非常独特,与其他织物截然不同。南梁《玉篇》曾记述:“缂,织纬也”。缂丝技法不同于普通织物可以一梭到头,它以素色生丝为经线,彩色熟丝为纬线,要在一梭纬线通过的位置上,变换多种彩线缂织,称为“通经断纬”。所缂织物正反如一,平整光洁,技术难度极高。苏州缂丝在具备极为细腻的技巧之外,善于灵活运用戗法来达到调和自然、变化无穷的艺术效果,以金银线入缂更添富贵奢华,表现出同样高水平的艺术审美能力。缂丝艺人需随物施梭,灵活掌握纬线的疏密松紧、均匀恰当,故有“妇人一衣,终岁可就”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