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吴双博】21.苏博西馆--技忆苏州,雕玲珑

标签:
苏州苏博西馆技忆苏州雕玲珑瞎白话 |
分类: 博物熠然 |

------------------------------------------------------------------------------------------------------------



雕玲珑:明清时期的苏州,是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城市,商贾辐辏,百货齐聚,工技比户,物通南北,文化昌盛。技艺活动不再是手工匠人的专属,越来越多的文人士大夫也参与进来,使技术意向与艺术理想得以和谐统一。苏作工艺风尚高雅,巧夺天工,已然成为全国的楷模。时至今日,竹、木、牙、角、玉等各类雕刻工艺仍以精巧玲珑的技法和高雅空灵的审美引领工艺美术的潮流与时尚。



--------------------
玉雕--石之美者:苏州琢玉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春秋时期,吴国玉器制作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苏州在唐、五代时就有关于琢玉工坊和知名艺人的记载。北宋朝廷曾在苏州设立造作局,有玉匠专为朝廷制作玉器。苏州玉雕在明清两代进入黄金时期,当时的制玉技术中心亦是苏州,乾隆帝曾多次赋诗夸赞专诸巷玉工:“专诸巷中多妙手”“专诸巷里工匠纷”......此后的苏作玉雕虽有起伏,但仍延续辉煌,长盛不衰。
竹刻--竹镂文心:竹刻艺术是“文人艺术”,兴起于明代嘉定地区,在明代中期开始成熟,形成诸如以“深浮雕、透雕”为特色的嘉定竹刻,以“简刻、浅刻”为特色的金陵竹刻,以“留青雕”为特色的浙派竹刻等多种流派,具备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审美价值。这些与苏州都有密切的关系。


木雕--神工巧作:苏州的巧木作在明清时期享有盛名,多用紫檀、花梨、酸枝等高档硬木,以造型优美、气韵雅重、雕工精细、打磨纯属见长。
--------------------
牙角雕--灵犀万象:牙雕在清代中期形成多个集中产地,主要以广州、北京、苏州为代表,三者各有所长。苏州牙雕多为从事竹、木者转入,运用浅浮雕、阴刻等技法,其山水追求北宋或吴门画派的布局和皴法,人物、鸟兽则仿效工笔效果,展现舒逸、明快、秀美的风格。
---------------
漆雕--千文万华:苏州漆艺滥觞于新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已较为发达。明代名匠如杨士廉、蒋回回等,推动了苏州髹漆工艺的发展,苏州成为重要的漆器工艺中心。清代早中期是苏州髹漆工艺发展的黄金时期,苏州织造承担了贡御漆器中雕漆、脱胎漆器的制作,乾隆帝曾赋诗赞曰:“吴中髹工巧莫比。”
--------------------
砚雕--砚田乐岁:苏州澄泥石砚采用灵岩山澄泥页岩制作,因制砚区域位于嚄村,又称嚄村砚。米芾《砚史》载,嚄村砚“其质坚丽,哈气生云,贮水不涸,墨水于纸,鲜艳夺目”。清代《西清砚谱》正册收录宋代嚄村石砚五方。乾隆皇帝将苏州澄泥石砚与山西澄泥砚作比较后于一方澄泥石砚上铭曰:“昔也泥,今则石,葆其光,坚以泽,利笔毫,发墨液。”
-----------------
核雕--方寸鬼工:苏州核雕工艺精巧,线条明晰,人物有神,风格细腻,是微雕技艺的杰出代表。明清时期苏州核雕名家辈出,王叔远以雕刻核舟闻名。其友魏学洢特撰《核舟记》一文以记之。入清以后,核雕行业前有金老“刻棘镂尘之巧”;后有杜士远,号为“鬼工”。近代以来,苏州光福舟山成为著名核雕之乡,核雕形式多样,题材丰富,构思精巧,以小见大。
-----------------
折扇--怀袖雅物:明清时期折扇风靡一时,尤以川扇、杭扇、徽扇和苏扇最负盛名。苏扇选材精良,附丽书画,以精制扇骨、趣味高雅而引领时尚。明人喜用之乌骨泥金扇,尤以苏州所制为最佳。明文震亨《长物志》云:“姑苏最重书画扇......其匠作则有李昭、李賛、马勋、蒋三、柳玉台、沈少楼诸人,皆高手也。”
-----------------
团扇--纨素团圆:团扇又称宫扇、纨扇、罗扇,最迟在汉代已被使用,隋唐时广为流行。宋代书画团扇盛行。明清时期,苏州团扇已形成“轻巧明丽”的独特风格,并以绢宫扇著称于世。苏式团扇以绢制扇面为主,亦有纱秀、缂丝、镶贴等工艺。造型有六角、八角、海棠各式,扇柄多用湘妃竹、棕竹、象牙等,并有雕镂、镶嵌或髹漆等装饰。
-------------------
檀香扇--馥馥其芳:檀香扇由苏扇衍变而来。民国初年,苏州“张多记”扇庄制作的绢面檀香折扇曾销往南洋各国。后经不断完善,技艺更臻成熟,以拉花的细巧玲珑和烫花浑厚细微为特色,有折扇和宫扇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