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品的第二天,也许是天热行动迟缓,也也许是自己的计划做的太满,总之是没能完成打卡。中午,就在南园宾馆斜对面的“老苏州茶酒楼”吃了午饭,打的回酒店午休后,下午又打的去了耦园,避开燠热,到的时候也是下午三点了。在耦园里徜徉了一个半小时,不快。
在平江路街区的东北方向,外城河边,幽静的小巷深处,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典园林—耦园,深藏其间。苏州几座出名的园林中,耦园是建造比较晚的一座,可能也是门前风光最美的,三面临水,门前有河,岸边栽柳,南北还有驳岸码头。
清前期,四川保宁知府陆锦在苏州现小新桥巷的城墙边买地建园,取名“涉园”,是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园日涉以成趣”句,意思就是每天在自家的园子里徜徉,享受无穷的情趣,是隐逸自得其乐的心态。涉园在咸丰十年(1860)因战火毁坏,但是园子里的黄石假山保留了下来;同治十三年(1874),湖州人沈秉成到苏州做官(之前于同治六年,与严永华结为夫妇,时沈秉成46岁,严永华31岁),任苏松太道台,几年后爱上了苏州,决定退隐苏州不回家乡了,夫妇二人打算在自己的园林里,读书、写诗、画图,做一对神仙眷侣,于是买下涉园废墟,聘请苏州画家顾沄设计,扩建修缮,改名为“耦园”,黄石假山也保留下来。两年后,落成,一如旧貌。耦者,两人并力而耕作,《国语·吴语》:“譬如农夫作耦”,但是沈秉成有另外一个意思,即“偶”,表示夫妇在此地偕隐。耦园造好后沈秉成欣喜不已,“卜邻恰喜平泉近,问字车常载酒行”,而夫人唱和的诗句也有这样的自豪:“绕膝双丁添乐事,齐眉一室结咏情。”(园主人夫妇都有自己的诗集)
光绪二十一年(1895),沈秉成卒于耦园,此后园内日渐破落,散为民居。民国时期,杨荫榆曾在此创办二乐女子学社,钱穆与钱伟长也曾在此住过。建国后,耦园多次整修,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东花园1965年曾对游人开放,1994年耦园整体修缮后与东花园一并开放,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包括耦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会议批准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6月,耦园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耦园呈对称格局,住宅部分居中,东西两个花园,男女主人各拥有一个园林,各有春花秋月,这种格局在苏州园林中是独一无二的。中路住宅有门厅、轿厅、主厅以及五开间阔的楼厅,是苏州大户人家比较经典的布局。耦园的精华部分是东花园,最大看点是黄石假山—黄石假山起基础容易收顶难,但这座假山的外表雄浑,充分发挥黄石不同于太湖石玲珑剔透的审美特质,表现出黄石朴拙坚厚的气质。假山又分东、西两个部分,东山叫流云岫,言其高;西山叫桃屿,言其平缓。两山之间有一曲折的谷道,两侧峭壁如悬崖,名“邃谷”,假山南面还有绝壁临水,有的地方还做出风化剥裂的苍劲感…耦园黄石假山的这一成功实例为奠定黄石作为造园材料的价值,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示范作用。东花园的布局也很具匠心,主要景点有受月池、城曲草堂、听撸楼、吾爱亭、宛虹杠等,都很有特点,尤其是水阁--山水间,非常精美,阁中鸡翅木“岁寒三友”落地罩,双面圆雕松竹梅,是建国后从洞庭东山购来的珍贵文物,称冠苏州园林。东花园的圆洞门内墙上有一严永华自题的砖刻隶书对联:“耦园住佳偶,城曲筑诗城”,砖额“枕波双隐”,既透着女主人对园居安逸生活的满足,也表明了耦园布局上的特点,是耦园的精神写照。西部花园面积略小,主要建筑为鸳鸯厅式的织帘老屋,厅南为太湖石假山,厅北布置了太湖石牡丹花坛,有一口古井,花坛北为园主人的藏书楼。园主沈秉成虽曾官至封疆大吏,但为后人留下的却是一座地道的文人园林。
游罢耦园后,时间已是不多,没按计划去东园和北半园,顺着大新桥巷,往平江路踱去。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