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看展】9.遇见博物馆--古埃及之身份艺术

(2022-04-03 13:05:11)
标签:

上海

上海博物馆

古埃及木乃伊

身份艺术

瞎白话

分类: 博物熠然
【上海看展】9.遇见博物馆--古埃及之身份艺术
 
四.身份艺术
    罗马时期的木乃伊画像--即所谓的“法尤姆肖像”--是古代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图像之一。他们在19世纪80年代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艺术发展的看法。尽管这类木乃伊彩绘画像在埃及各地都有发现,但来自法尤姆地区的尤其多。每幅肖像都是用热蜡和颜料混合在一块薄木板绘制而成的,创作出符合现代品位的逼真效果。
    这种肖像画技法很可能起源于古代的意大利。类似早期的木乃伊面具,木乃伊彩绘画像最初用于覆盖在逝者的脸上,为逝者提供一幅永恒的(但可能是理想化的)面具。木乃伊彩绘画像很少以名字来识别身份,我们不知道被描绘的人的模样是否真的像他们的肖像中那样,甚至不知道他们是否是在离世前被描绘的。尽管现代人试图以年龄、种族或阶级来描述他们,但这些面孔的主人却仍然无法被归类。
------------------------------------------------------------------------------------------------------------- 
【上海看展】9.遇见博物馆--古埃及之身份艺术


这具来自哈瓦拉的木乃伊是这一时期仅存的百余具木乃伊与画像均完好无损的木乃伊之一。画中的年轻人戴着月桂叶冠--这是死后得到宽恕的象征。CT扫描显示,这具木乃伊的身体有赘肉,说明其生前体态丰腴,这意味着画像很可能与其生前的相貌存在很大差异。
【上海看展】9.遇见博物馆--古埃及之身份艺术
 

【上海看展】9.遇见博物馆--古埃及之身份艺术


【上海看展】9.遇见博物馆--古埃及之身份艺术


在木乃伊彩绘画像与面具流行于埃及的时代,罗马帝国的其他地方也制作纪念逝者的半身石像。其中一座半身像表现的是一名包着头巾、绑着头带、戴着面纱的无名女子。另一座半身像雕刻的是一名手持书卷的蓄须男子。他的左边是用叙利亚帕尔米拉文字撰写的铭文:“唉,雅亥,雅亥的儿子,哈拉普塔(之子)”。
【上海看展】9.遇见博物馆--古埃及之身份艺术


【上海看展】9.遇见博物馆--古埃及之身份艺术
 

这具来自哈瓦拉的男性木乃伊的画像上展示出一名蓄须的成熟男子形象。画像的绘画风格属于哈德良大帝统治时期(公元117-138年)。木乃伊外层的裹尸布上还绘有精致的圆领和传统的埃及葬礼场景。
【上海看展】9.遇见博物馆--古埃及之身份艺术
  

【上海看展】9.遇见博物馆--古埃及之身份艺术


【上海看展】9.遇见博物馆--古埃及之身份艺术


这名男子穿着一件被称为“克拉布斯”的、带有深红色条纹的白色束腰外衣,左肩披着一件白色外衣。两件衣服都是身份的象征。男子的外貌表明,这幅画像绘于公元1世纪中期或晚期。
【上海看展】9.遇见博物馆--古埃及之身份艺术


画像中的女子穿着一件深红色束腰外衣,戴着一对镶有珍珠的金耳环,颈上还有一条圆形金珠与彩色宝石相间的项链。她的头发在头顶盘成一个大发髻,刘海中分,垂于脸部两侧。这种衣饰风格表明,这幅画像的创作年代在公元138年至160年间的安东尼时代早期。
【上海看展】9.遇见博物馆--古埃及之身份艺术


这块木板的一面是一名年轻男子的画像,他留着哈德良大帝统治时期(罗马皇帝,公元117-138年)的流行发式。另一面是一幅比较粗糙且部分图案已被抹去的素描,可能是为同一人所绘的更成熟的画像。
【上海看展】9.遇见博物馆--古埃及之身份艺术


这名女子精致的螺旋形卷发和花卉头饰突出了节日气氛,袒露的双乳强调了性对重生的重要性。女子身体周围绘有大量无名神像,这是宗教作品中的常见主题,可以为逝者提供保护。
【上海看展】9.遇见博物馆--古埃及之身份艺术


【上海看展】9.遇见博物馆--古埃及之身份艺术


【上海看展】9.遇见博物馆--古埃及之身份艺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