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心得2022年8月30日
(2022-08-30 06:36:19)
标签:
读经心得 |
分类: 每日心得 |
接下来的经文,又再次彰显佛的慈悲。
若曹当知十方人民,永劫以来,辗转五道,忧苦不绝。生时苦痛,老亦苦痛,病极苦痛,死极苦痛。恶臭不净,无可乐者。
我们是用这样的“认知”来看这个世界吗?如果是,“生出离心”,放下万缘就不难了。为什么很多同修受持此经多年,但是还没有“入佛知见”,就是还没有看破一切世法,生出离心,还放不下对这个世界产生的“爱欲”。
“爱欲”与慈悲是两回事,“爱欲”中有“我”,有“分别”和“执着”,这些都是心垢,都是染污;而慈悲中没有“我”,更没有“分别”和“执着”,是清净无染的心,是得大自在的心。
宜自决断,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里相应。人能自度,转相拯济。至心求愿,积累善本。
“宜自决断”,是要从自心处起修,下决心“洗除心垢”,也就是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言行忠信,表里相应”是离不开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的,当我们被“妄想分别执着”所困的时候,是做不到“言行忠信,表里相应”的。表里相应,这是真修行,真干。
“人能自度,转相拯济”这个顺序不能颠倒,未自度,而言度他者,皆是妄想。“至心求愿,积累善本”,此处的“愿”即是发菩提心,此处的“本”即是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应该念佛的什么吗?答案是念佛心,念佛愿,念佛行,这才是真念佛。我们会念吗?能做到“一向专念”吗?
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寿千万劫,自在随意。
这就是那些真念佛人所得到的妙用。我们受持此经,有没有已经体会到这样的境界和妙用呢?佛法不是玄学,是高等哲学(方法论),是高等科学(讲求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把佛法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实践过程中。
宜各精进,求心所愿。无得疑悔,自为过咎。生彼边地,七宝城中,于五百岁受诸厄也。弥勒白言:受佛明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受持此法,最大的障碍是“疑”。在后面的经文里,世尊在本经第四十一品中还告诫我们,“疑”为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