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心得2022年8月24日
(2022-08-24 06:05:25)
标签:
读经心得 |
分类: 每日心得 |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佛告弥勒菩萨(“弥勒”,“迷了”的众生已发愿作佛,也就是发菩提心者即是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
什么是发愿作佛,不就是发愿作一个觉者吗!觉者的心与众生心有什么差别?觉者的心已经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是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而众生的心生念念不离妄想分别执着,是染污的心、是造业心、是轮回心。我们就是在世法中迷惑的时间太久了,忘了我们的“初心”,“原”本的“心”(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心心回向”就是回归、常住我们那个“微妙安乐,清净若此”的心,这个心即是“原”本的“心”,也就是“愿”。
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
只要我们把心住在“微妙安乐,清净若此”的心上,也就是“愿”上,起心动念不离“正道”,不离本心,“念道”就是一件“道法自然”的事儿。学佛人有一个误区,就是总希望把自己的坏习惯(业习、业力)改掉,这么做是一种“对治”方式。我们累世有多少业习呢?答案是:业习多如恒河沙。我们再反观“一乘道”,通过发无上正觉之心,把我们累世积累的业力全部转化为愿力,这就是老菩萨所说的,贪嗔痴的心转过来就是菩提心。
出入供养,观经行道,喜乐久习。
这就是开始受持此经的状态,要学会“观经行道”!进而“喜乐久习”,也就是听经闻法,得法喜充满。如果我们在受持此经的过程中,还没有得到这种体会,说明我们受持的方式还不得法。那怎么办?多听老法师讲经,把烦恼放下,心净下来了,自然可以做到“随经悟入”,“自得心开”,“不由他悟”。
才猛智慧,心不中回,意无懈时。外若迟缓,内独驶急。容容虚空,适得其中。中表相应,自然严整,检敛端直。身心洁净,无有爱贪。志愿安定,无增缺减。求道和正,不误倾邪。随经约令,不敢蹉跌,若于绳墨。咸为道慕,旷无他念,无有忧思。自然无为,虚空无立,淡安无欲。作得善愿,尽心求索。含哀慈愍,礼义都合。苞罗表里,过度解脱。自然保守,真真洁白,志愿无上,净定安乐。
这不但是已经“入佛知见”,而且是在“行菩萨道”,修“真实功德”了。我前两天听老法师讲《科注》(369集)的最后部分,讲的都是“入佛知见”之后的修“真实功德”的境界。“志愿无上(即发无上正觉之心),净定安乐”,这就是修“一乘道”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