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日心得2022.8.7

(2022-08-07 04:47:14)
标签:

读经心得

分类: 每日心得

其下辈者,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即便是下辈往生,那个条件也非常高,我们现在能做到“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吗?我们能做到“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以至诚心,愿生其国”吗?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底线。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测试方法,就是如果还不能放下生死,包括自己的生死,和家禽眷属的生死的人(情执未了),他的菩提心是发不出来的。

放下生死与不关爱生命是两回事。当我们已经做到“敦伦尽分”后,放下生死根本不是一件难事!我所见到的是,越是孝道有亏的人,越对家禽眷属的生死放不下,其本质是他自己怕死,或者是自己对亡者心中有愧。其实,死的本质即是重生(往生),人的个体灵魂是不死的,它可以往生,也可以圆寂。

若有众生住大乘者,以清净心,向无量寿。乃至十念,愿生其国。闻甚深法,即生信解。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一说到“住大乘者”很多同修就都败下阵来了。大乘的实质不是利他,而是无量智慧。我们学佛,求福报者众,求真实智慧者寡。相反在学哲学、科学的学者中,修大乘者很容易有成就。老法师年轻时候的老师方东美先生即是一位著名的哲学教授。

当然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住大乘者”,除了一些德高望重的学者、长者外,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人也是“住大乘者”,只是如果我们没有慧眼,是很难在生活中“见”到他们。他们的社会地位可能很卑微,但是却能在他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中做到“敦伦尽分”,不贪、不嗔、不痴,有责任感,有担当,这也是“住大乘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