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心得2022.4.4
(2022-04-04 06:04:22)
标签:
读经心得 |
分类: 每日心得 |
经文:其三者,世间人民相因寄生。寿命几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怀邪恶,常念淫泆;烦满胸中,邪态外逸。费损家财,事为非法。所当求者,而不肯为。又或交结聚会,兴兵相伐;攻劫杀戮,强夺迫胁。归给妻子,极身作乐。众共憎厌,患而苦之。如是之恶,著于人鬼。神明计识,自入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注:佛告诉弥勒菩萨的第三个事实是,“世间人民相因寄生”。这个世界是一个统一体,整个地球是一个家园。起心动念“身心不正”的人,害人害己。
生命是一种回声,我们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一切万法,唯心所现,我们周围的一切即是我们的自性所现。如果我们身边的境界相不好,那是因为我们的心不善,怪不得别人。有这种觉察力的人,都是菩萨,是觉有情。
经文:其四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不孝父母,轻慢师长。朋友无信,难得诚实。尊贵自大,谓己有道。横行威势,侵易于人,欲人畏敬。不自惭惧,难可降化,常怀骄慢。赖其前世,福德营护。今世为恶,福德尽灭。寿命终尽,诸恶绕归。又其名籍,计在神明。殃咎牵引,无从舍离。但得前行,入于火镬。身心摧碎,神形苦极。当斯之时,悔复何及。
注:佛告诉弥勒菩萨的第四个事实是,“世间人民不念修缮”,这里的善是善恶之善。善恶之善有标准吗?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是讲一个机构在世界范围内征集、评选出一句最有内涵的谚语,最后公布的结果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觉得用这句话来解释世间善恶之善最为恰当。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不是黄金、钻石,而是阳光、空气和水。
我们有没有看到有很多社会现象都是在以善的名义去剥夺别人?我就曾经听一个朋友告诉我,她从小就是姥姥姥爷养大的,最后也是她把姥姥姥爷送走的,她的母亲就没有管过自己的爹妈,伺候公婆就更不可能了。等到她老了,一天到晚在家里骂骂咧咧,还说儿女不孝顺,说儿女是白眼狼,看谁都不顺眼。
我发现一种现象,凡是没有伺候过老人的人,等他老了,都不会作老人,常常拿孝的名义去要挟自己的儿女,做子女的遇到这样的老人,真是苦不堪言。
经文:其五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业。父母教诲,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负恩违义,无有报偿。放恣游散,耽酒嗜美,鲁扈抵突。不识人情,无义无礼,不可谏晓。六亲眷属,资用有无,不能忧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意念身口,曾无一善。不信诸佛经法。不信生死善恶。欲害真人,斗乱僧众。愚痴蒙昧,自为智慧。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不仁不顺,希望长生。慈心教诲,而不肯信;苦口与语,无益其人。心中闭塞,意不开解。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不豫修善,临时乃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
注:佛告诉弥勒菩萨的第五个事实是,“世间人民徙倚懈怠”。这指的是那些已经明理,却不依教奉行的人。该修善的时候不修,时机错过了,想再补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