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日心得2022.3.15

(2022-03-15 05:32:52)
标签:

读经心得

分类: 每日心得

经文: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

注:这就是在度众生呢(自他不二,我们在如来果地上换位思考)。“睹菩提树”即是指众生遇到我们;“闻声”即是指听到我们演说正法;“嗅香”即是指跟我们一起受持此经,依教奉行;“尝其果味”即是指在跟我们一起受持的过程中,得到真实的利益;“触其光影”即是感受到发愿的力量,大愿转乾坤;“念树功德”即是真念佛;“皆得六根清彻,无诸脑患”即是入佛法藏;“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即是究竟彼岸。

我,可以是一粒微尘,可以是菩提树,可以是菩提道场,可以是阿阇王子,可以是阿难,可以是弥勒,可以是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可以是法藏,可以是阿弥陀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样的人生,能不精彩吗。

无我,无不是我;无为,无不能为,一切万法不都是这个心造的吗。凡夫之所以是凡夫,就是心量太小了!

经文: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注: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由见彼树故”这就是遇缘。佛法缘生,没有缘遇到佛法是遗憾,已经遇到了佛法又错过了,是最大的遗憾。

“获三种忍”,不是忍耐、忍受,而是要放下我执我见,认可、接受正法。什么是正法,就是关于对宇宙人生究竟真理真相的认知。当我们还有我执我见的时候需要忍,当我们放下我执我见的时候就无需忍,“忍‘无’可忍”,一切法皆是道法自然,法尔如是!到现在,谁还敢说这个世界上有不公平,有坏人、恶人?这就是我执我见!

经文:佛告阿难:如是佛刹,华果树木,与诸众生,而作佛事。

注:用世法解人生,一切皆是世法;用佛法解人生,一切皆是佛法。佛法、世法是一不是二。关键是我们选择是作佛,以佛眼见世间呢?还是选择作凡夫,以肉眼见世间呢?以佛眼见世间难吗?不能呀!我们用“十法界本自依正庄严”的眼去看世界,不就是以佛眼见世界吗!一切万法唯心所现,这不也是以佛眼见世界吗?是故,我们明了一切万法唯心造。

经文: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坚固、究竟愿故。

注:无量寿佛即是阿弥陀佛,他曾经是一个凡夫(世饶王),从“闻经听法”、“因地开悟发愿《弥陀心经》”、“至心精进”、“发大誓愿(四十八愿)”、“具足行愿(必成正觉)”、“积功累德”、“圆满成就”、“皆愿作佛”(唤醒众生,酬愿度生)。

佛有愿,有愿即是真佛,行愿即是作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苦中求乐,离不开一个“欲”字,佛酬“愿”度生,离不开一个“愿”字,愿作佛者即是世间最自在的王。

凡夫都有改变人生、改变世间的“欲”,佛没有。“欲”可怕吗?能转“欲”为“愿”的是真菩萨。“欲”和“愿”的区别在于“欲”中有我,有私,而“愿”中无我,无私。怎么才能彻底放下“欲”?说实话,你真得“死”过几次,才能放得下。我们可以看网剧《开端》,剧中的两个主角都是经历过几次生死轮回,才真正觉醒的,在觉醒的过程中,他们把私欲转化为无我、无私,正是因为这个,他们才赋予了生命真正的价值。

能超越“生死”的不是菩萨,也是菩萨了。

佛有“看得破,放得下”的自律,有“欲明了宇宙人生究竟真理真相”的心,有酬愿度生的愿,佛因有为了愿而得无量智,“观法如化,三昧常寂”,“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愿于无量世界成等正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