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象学对三种形式结构的新观念-03——在场和缺席

(2015-05-04 11:10:21)
分类: 从苏格拉底到哈贝马斯的思想史

第三章           在场和缺席

    在场与缺席是现象学在思考存在时的所独创的形式结构,是受到笛卡尔式的对世界实在性的怀疑论的激发,促使现象学考察这个议题的。

    在场与缺席是充实意向和空虚意向的对象相关项。

空虚意向:瞄准不在那里的、缺席的事物、对意向者来说是不在场的事物。

充实意向:瞄准在那里的事物,该事物具体呈现在意向者面前。

缺席的两种呈现:向预期呈现的缺席,向记忆呈现的缺席。

缺席与在场的转换:

    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往往首先呈现在预期的缺席中,之后我们遇见它,它便为在场,充实意向中呈现,然后我们离开它,它重新成为缺席,并在我们的记忆中呈现。

    在场与缺席的一些特殊表现:

    1、他人的“内在经验”对我们来说总是无可化约的缺席;同时,我们又可以在某种inpathy的途径,使他人的“内在经验”向我们呈现。但在单纯讨论某人的愤怒和我们当场看见他的愤怒,还是存在差别。

   2、当我提到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里的人物希波吕特说的头两句话——缺席的,当我当场朗诵出来时——在场的。提到某个数学证明时——缺席的,当我黑板上演算一遍——在场的。

现象学的直观概念:

    去神秘化的、去非理性化的

直观就是让对象实际的对我们在场,与此相对,就是让对象在缺席状态下被意向。直观将事物带向在场。

缺席与在场是由实存对象的同一性统一起来的。

事物被给予我们的方式:

事物在多样性的呈现中被给予,在在场与缺席的混合中被给予。

当我们给一个事物命名时,指涉的正是事物的统一性,它在缺席和在场状态下保持不变的东西。

被混淆的缺席:

人们通常忽略和回避缺席,认为我们察觉到的一切都是实际在场的。对于缺席,我们习惯解释为那是对象的意向或概念,我们是通过在场的意向和概念谈论不在场的东西的。

首先,如果我们对实在事物的缺席没有某种感受,如果我们不是已经意向了那个缺席的事物,那么我们如何会知道被给予我们的仅仅是概念或意向。

我们可能需要词语或者心灵的意象的支撑来帮助我们意向缺席者,然而在场者并没有阻挡我们真是的意向那些不在场的东西。

作为缺席的重要的体现:

缺席是一种现象,我们必须给予它应有的地位。人的许多性情和情感都必须被理解成对于某种被给予的缺席的回应。

希望和绝望所预设的前提就是我们能够意向某种尚未获得的善,以及我们有信心获得这种善或没有信息获得它。

我们如何理解乡愁?如何理解“词之雅正,在神不在貌”?如何理解古典文学中的白描?昨夜西风凋碧树,堵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所描绘的对未来、人生辽远深邃的凝望,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所描绘的惊喜。这些强烈而美好情感正是事物的缺席在向我们呈现。

    我们持续不断的生活在未来和过去,生活在疏远和超越之中,生活在未知和可疑之中,我们不仅仅是生活在我们通过五官感觉感受到的周围的世界中。

    憧憬的未来、对远方思念或幻想、尘封的历史、神秘的、被遮蔽的,我们超出我们理解力却又如此真实的被给予我们的。

在场以缺席为背景,在与缺席的相对性中被给予:

在场受到缺席的映衬,并显示出在场承担的更加深刻的意义。

领会到在场时,恰恰是将之领会为非缺席的;察觉到在场者,是因为它存在着缺席的视域。

在场作为某种缺席的消除被给予。梦想的实现,美丽的遇见这些在场如此生动,正因为缺席曾被真实的给予。

对象的同一性必须跨越在场和缺席的差异才能被给予

    在对象缺席时,我们实际意向的仍然是对象本身,当变为在场时,我们再次意向的是对象的同一性。

 

 

辨识行为或认定行为:

    在场和缺席关注的是意识主体和意识对象之间的关联所具有的对象方面。从主体方面看,空虚意向与对象的缺席关联,充实则关联在场。而辨识-认定行为则与对象的同一性向关联,它超越充实和空虚,正如同一性超越在场和缺席。

    事物的存在往往规定着它从缺席向在场转换的方式和过程,这种方式和过程成为一种出场。

从空虚到充实,中间有很多步骤、过程,以及多样性。随着对象进入到知觉,之前的空虚的符号意向、图像意向、关联性意向,以及其他所有种类的居间的意向就脱离开来。一旦转入知觉,便不能再转入任何更好的充实,虽然会有越来越多的知觉,只不过是更多的同一种意向性。

两种充实:

    逐级的、或渐进的充实,最终的充实就是直观,直观是与充实阶段完全不同的阶段,是之前充实阶段的完成。

   对于已经达到直观的事物,我们可以不断添加,将与之关联的缺席充实起来。

意向性的统一性:

意向性涵盖空虚意向和充实意向,同时涵盖意向着对象的同一性的诸多辨识行为。

意向性概念可以有效抵制现代思想的自我中心困境,而且还解释了我们的这种能力,即我们有能力辨识出经验的多样性之中的同一性,有能力对待缺席的事物,以及记示(register)那些跨越在场和缺席而被给予的同一性。

    整体与部分、多样性与同一性、在场和缺席的混合在特定种类对象那里,有着特定的模式。例如情感对象,审美对象,数学对象,政治的,经济的,简单物质的,语言、记忆、主体间性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