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奖”评选能为城市带来什么?

分类: 2016一路顺风 |
据报道,日前,第三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颁奖典礼在广州举行。韩国松坡区、埃及卡柳比亚、美国波士顿、丹麦哥本哈根和玻利维亚拉巴斯这五个城市申报的项目脱颖而出,荣获第三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遭遇了与其他城市一样的挑战,但他们在理念和实践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诸如让年轻人参与城市决策,改善道路交通安全,为市民建造气候宜居社区,关注低收入人群等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广州是个正在日新月异发展的大都市,蓬勃向上是这个城市的主旋律。但同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城市一样,这个城市也正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诸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以及垃圾围城的问题。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思路绝不能局限于一城一地,而是要有国际化的视野。
开放,是广州与生俱来的城市精神,设立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正是这种开放精神的体现。通过这样一个奖项,可以将广州开放与友善的形象和精神在国际上充分传播,增加广州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参与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的城市所呈现的优秀经验,正好可以为广州所用。可谓一举两得。
参与,是这次获奖的各大城市分享的经验中共同的闪光点。从此次获奖城市的理念和做法来看,鼓励城市当中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各个阶层对于城市治理的参与,是一个主流的方向。韩国松坡区在城市太阳能项目的开发中,就让居民参与到其中,成为项目的合作者。美国波士顿,更是让青年参与城市治理一些重大项目的决策。在丹麦哥本哈根城市排水系统改造中,市政府邀请市民参与方案设计。在埃及卡柳比亚垃圾处理中,市民也有深度的参与。
在参与的背后,是共享精神。共享,用中国的一句古语解释其实就是“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所有城市居民,在城市治理中形成利益共同体。没有共享精神,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很难长久持续。只有当市民感受到,他们的参与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切身利益,有利于提升全体市民的共同利益,才会对参与公共事务有持续的、长期的积极性。
对于广州的城市治理和城市发展来讲,由共享促进参与,是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政府不是智力的唯一主体,只有当全体市民的积极性、自觉性和智慧被充分地激发出来,每一个市民都能够以参与者、合作者和受益者的身份,在城市治理当中拥有话语权,政府和市民通过对话上下一心,就一定能够形成强大的行动力,很多困扰城市的难题,一定能够得到极大的缓解。
本文发表于2016年12月9日《新快报》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的时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