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广东小学一年级将使用新版语文课本。在新旧教材的目录上可以体现两者在内容编排上的差别。旧版教材的目录顺序为“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而新版教材的目录顺序为“我上学了”、“识字”、“汉语拼音”、“课文”。最大的变化即为“拼音”和“识字”两个学习内容顺序的变化,新教材改为先识字再学拼音。有记者采访了广州几名即将入读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基本都认识新版教材第一课中的“天、地、人”三个字。
这样的变化看似微小,但仔细想来,也不是一件小事。因为这可能影响着刚踏入小学的学童语文学习效果和兴趣。是先拼音后汉字效果好呢?还是先汉字后拼音效果好呢?或者说次序并不重要,效果都差不多呢?答案一定是见仁见智的。
以我个人看法,在小学一年级,可能先学拼音再学识字好一些。这里有一个基本的背景,即随着学龄前教育的普及,相当数量的学童实际上在进入小学之前,就已经认识了比较多的汉字。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不鼓励或者禁止在幼儿园进行超前教学,但主要针对的是写字,而不是识字。正如记者现场采访所体现出来的,受访对象基本上都能认识简单的汉字。
基于这样一个背景,大部分学童在进入小学的时候,就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基础,一部分人甚至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完全具备了学习拼音的条件。了解这一现实,顺势而为,先让小朋友学习拼音,我想小朋友在新鲜感的驱使下,能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更重要的是,我认为及时让小朋友掌握拼音,能够提早促进他们的阅读能力。大家都知道,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阅读和写作,而写作也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但是很多幼童的阅读,却受限于识字量,得不到有效的开展。识字量的增加,需要较长时间。就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有的幼童失去了耐心。
如果让学童较早地学习拼音,或许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拼音的学习和掌握,所需时间并不太长。掌握拼音之后,小朋友就可以基本无障碍地阅读那些标注拼音的读物,结合他们已经掌握的语言能力、生活经验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他们能够越过识字少的障碍,很好地理解阅读的内容。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以上只是个人见解。事实上也有人认为,既然一年级新生已对汉字有概念了,那么先学认字再学拼音,可让孩子不至于马上面对完全陌生的知识,更有利于他们建立自信。也许,识字与学拼音次序的变化,各有千秋,对不同孩子的影响也不同,这需要实践的检验。总体来说,针对教材做一些适当改变,是值得肯定的事情。
本文发表于2016年8月25日《信息时报》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