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城构建慢行系统是纠偏之举

(2014-08-18 07:58:36)
标签:

大学城

交通

交通方式

交通资源

自行车

分类: 2014爱你一世
据报道,广州大学城管委会计划从中环路的6车道中腾出2车道给行人和自行车。在中环、内环和若干条规定放射线道路上设置自行车专用道,与外环自行车道联接成网,构成大学城慢行系统。项目环评已进入公示。

应该说,这是一份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交通改造规划。“以人为本”这个口号到处都被喊得很响亮,但落到实处的却并不多见,在交通规划中,更是缺乏。事实上,近些年各地交通规划的理念,多是“以车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在路权的分配上,汽车处处优先,而其他交通方式的路权,比如自行车与行人的路权,被严重地剥夺了。

我并不是说以车为本就一定不是以人为本。车是人开的,而汽车又是交通出行的主体,在路权分配上,确实应该体现车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能说,就毫不尊重步行等其他交通方式。事实上,各种交通方式应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能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种交通方式的路权做出合理的分配,各行其道,各尽所能,最终才能各得其所。

本来广州大学城的交通,由于其特殊的人群构成和地理位置,有其鲜明的特点。比如车流量相对较小,人流量和自行车流量很大。那么交通规划,就应该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但显然,之前行人和自行车的出行,没有得到重视,以至于乱象丛生。表面上看,这些问题是行人和自行车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的,但实质上,是因为他们的权利没有被尊重,属于他们的交通资源不够用,只好占领机动车道。这样的交通设计,最终没有赢家,谁都是输家。

现在大学城管委会提出的交通改造方案,算是亡羊补牢,相对合理地分配了资源,应该能够有效地改善大学城的交通状况。而关于有轨电车的提议,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抑或是画蛇添足呢?我个人认为单纯地从承载交通流量的功能来说,建有轨电车似无必要。因为大学城的交通问题不是交通资源不足的问题,而是交通资源如何合理分配的问题。

大学城启用至今,已经超过十年。这十年中,各种争议一直不断。这些争议的产生,绝大部分都是因为诸多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都没有尊重大学城的主人——广大师生员工的意愿,而是出自于高高在上和不接地气的办公室,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最终给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造成了种种不便。除了众所周知的交通问题,还有教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本人有很多住大学城的同事每天都要把孩子送到五山校区上学)、教工的住房问题、商业配套的问题甚至还有路名混乱的问题等等。现在交通问题和路名问题已经着手改善了,那么其他问题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本文发表于2014年5月7日《新快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