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还贷”是什么样的怪圈?
(2011-03-22 17:54:28)
标签:
房产高速公路路桥建设信息时报怪圈杂谈 |
分类: 2011一心一意 |
贷过款买房的人都知道,如果按照贷款合同按期还完贷款,本息加起来的实际支出远远高于本金,这不知令多少购房者感觉心痛和压力。但比起贷款修高速公路,贷款买房算不了什么。近日,广东省金融办主任周高雄透露,广东路桥建设的负债已经超过1600个亿,其中还本的很少,再这样下去将可能变成银行的烂账,影响金融安全。广东的路桥建设已进入“建设-无止境收费-永远还不清债务”的怪圈中。相比较而言,省交通厅则显得淡定从容,认为广东高速公路的亏损率虽然占36.4%,但这只是公路建成初期,在一条路收费5年之后,就会逐渐回本,并有利润。“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应继续施行,但会转变成以国家或国企为主导。
信息不对称是老百姓永远的无奈,我无法判明以上二者的说法谁更有道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高速公路的债务是沉重的,需要偿还的本息是个极大的数目。这相当令人费解,作为个人来讲,我之所以要背负高额的责务买房,因为第一,我没有足够的钱一次付清房款;第二,国家没有义务给我买房,所有问题只好由我自己扛。
但这两点理由在修建高速公路这件事上完全不成立。首先,至少在广东,现在由政府出资修建高速公路已经不是困难的事情。整个“十一五”期间,广东高速公路完成投资总额1500亿,听起来有些多,但目前广东年财政收入已经接近2000亿,把修建高速公路的步子迈得稍微小一些,由财政负担高速公路的费用问题不大。第二,政府虽然没有义务出钱帮公众购房,却完全有义务帮公众修路。既然是政府的义务,且财政又能够胜任,就不应该贷款修路,给公众平添一大笔债务。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既然不合理,为什么交通管理部门却乐此不疲呢?原因说起来并不复杂,在这种模式之下,政府、银行以及其他的投资人没有输家。政府不花钱或者少花钱就建好了路,还有税收,还有政绩,何乐而不为?对于投资方而言,这笔投资利润高、风险低,这是最为理想的项目。表面上看起来,银行有一定风险,但绝大多数高速公路的收费都相当稳定,银行也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由此看来,“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并非是政府财力不逮的产物,而更像是平衡各方利益的怪圈。大佬们不当输家,细民百姓愿意不愿意,都只能进这个怪圈了,只好承受那高额的出行费用。
然而公路终归姓“公”,现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模式及其产物“高速私路”,都不应该继续下去了。我想不仅以后不能再继续,以前的旧账,政府也应该考虑清理了。广东路桥建设负债1600个亿,对于政府而言,其实也是个说大不大的数目。
本文发表于2011年3月22日《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