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水浸街,也是天灾?
(2011-02-21 22:28:57)
标签:
广州早春二月信息时报政府部门中山大道杂谈 |
分类: 2011一心一意 |
“落雨大,水浸街”,是广州一首著名的童谣,同时也揭示出一个简单的道理:只有落了大雨,才会出现水浸街现象。但现在看来,这首童谣也得与时俱进改改词儿了——2月13日早上的一场小雨,就令中山大道出现了严重的水浸现象。
据《信息时报》报道,这次水浸来势汹汹,大量恶臭污水直接冲破沙井盖,像喷泉一样喷涌而出。中山大道西与科韵路交界处顿时变成泽国,7辆路过的车惨遭水浸熄火,该路段塞车三个多小时。由于污水中夹杂着大量油污,导致十多名路人滑倒。事发地段附近的酒店工作人员倒是显得从容,他们在门口堆起了沙袋。他们如此训练有素,是因为类似事情已经多次发生。酒店负责人称已向多个部门投诉了十多次,但一直没人理会。
水浸街是广州市民胸口的痛,但以往在冬季,好歹还可以松口气。这次发生在早春二月的水浸事件兆示着,水浸街已经有从季节性的症候变成无规律的趋势。为什么会突然出现此奇变?难道是气候原因不成?虽然我们知道全球气候正在变暖,但那终究得有个过程,不可能使广州的“水浸形势”一夜之间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正如水浸现场附近住户对记者所言:“自从BRT建成后,每次下雨就会这样”。关于BRT修建过程中,相关部门规划和施工之粗疏,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说了。比如上年就传出,龙口西路花费千万整治,工程快结束了,钱差不多花完了,才发现新旧下水管道无法对接。这不是粗心大意能解释得了的。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数学老师就深刻地指出:把一加一算成三的同学,绝不是粗心大意,而是没有责任心。
当然,是人就得犯错误,政府部门也不例外。犯了错误改正了,还是好同志。这件事情最令人想不通的地方就在于“已经向多个部门投诉了十多次,但一直没人理会。”最后逼得酒店自己买来沙袋堵污水。一般来讲,这是在大江大河抗洪救灾才会出现的场面,现在却在国际化大都市的闹市区,三番五次地上演,这是杯具,更是耻辱。很是佩服有关部门的心理素质,面对这样的场面,在这么长的时间中无所作为,那份责任心和耻辱感,可真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
现在才是二月,广州的雨季还没有到来。这么一场小雨,广州多个路段就出现了水浸现象。到了多雨季节,情形会是怎样,让人不敢想象。因此亡羊补牢也好,未雨绸缪也好,政府部门应该做些什么了。或许会有点难度。但以前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只要有钱,没有什么事情能难倒政府。钱现在应当是不缺的,这两年都花了几百个亿治水,现在再追加一些应当不在话下。关键在于决心,政府部门会不会为老百姓下这个决心呢?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发表于2011年2月15日《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