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铁加车厢何须惊动发改委

(2009-12-18 08:05:55)
标签:

财经

分类: 2009长长久久

    每次在高峰时候坐广州地铁3号线,我总是想起老家那密不透风的高粱地。当高梁的滋味不好受,所以市民一直呼吁3号线加长车厢,加多班次。

    但实现这个愿望不容易,据地铁方面有关人士介绍,要想加长列车,先要报告广州市发改委,并委托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进行客流调查,然后地铁公司才能申请广州市发改委层层审核批准,直至国家发改委。还需要列车生产厂家的生产计划能排得过来,还要调试信号系统、控制系统等,非常复杂。“从申请到列车到位,至少需要3年时间。”

    一个人如果不明白繁文缛节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看一下以上的程序就明明白白了。的确,从技术上来看,加长列车的确是件复杂的事情,如果是因为这个因素,拖延些时日,大家还可以理解。但现在我们看得很清楚,延误主要是人为的因素,是因为这些繁复的程序。换句话来说,是因为拖沓的行政效率,就让广州市民至少多了3年的时间饱受拥挤之苦。

    行政效率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讲是个体制问题。在我们的体制中,最为影响行政效率的就是权力高度向上集中。那些复杂而毫无必要的程序、那些繁琐的报批、审批、那些漫长的公文旅行,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样的体制。公共事务,事无巨细,决定权都在“上面”。而最了解情况,最有发言权的基层,一般只是有建议权。增加几节车厢这么点事儿,都要逐级上报,直到国家发改委。试想一下,中国这么大,发改委就那么几个人,需要审批的来自全国上下诸如此类的项目,不知有多少。公共事务旷日持久的拖延,也就司空见惯了。

    公共行政效率事关公众的福祉。关于加长地铁车厢的批复拖延一天,数以万计的人就多痛苦一天。如果体制影响了效率,那么就应该考虑对这个体制不合理的环节进行改革了。既然过于集中于上的权力影响了行政效率,那么体制改革就要考虑适当放权,让地方政府和基层部门有更大的事权。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公众要真正获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权、监督权。如斯,各级政府部门才会尊重民意,“向下负责”,市民的愿望就能转化成为督促政府的权力,政府部门的效率必然会得到提高。

 

本文发表于2009年12月17日《长江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