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灯老人还要坚持多久?
(2009-04-15 20:11:52)
标签:
杂谈 |
分类: 2009长长久久 |
广州天河棠下的一段隧道,长期以来没有照明,没有治安员。许多孩子上学时都心惊惊。为了孩子的安全,天河区棠东村博雅学校副校长熊传德老人最近两个多月来,每天早上六点开始就手提应急灯为孩子照路。消息经《广州日报》报道后,民间以各种形式支持老人的义举,广州某企业还提出要向老人捐赠节能且射程远的手电筒。但遗憾的是,有关部门的动作依然一如既往地迟缓,至今没有任何回应,隧道依然没有安装照明灯。
难道该隧道的照明工程是一项技术难度极高、耗资巨大、钉子户众多的工程?否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关部门怎么就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呢?但经我有限的物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常识判断,这个活儿并不难,不就是装个电灯泡嘛。据报道,这条隧道属于广园快速路路政管理所,这么长的广园快速路都能建起来,那么多的收费站都能建立起来,何况装电灯泡乎?这事绝无任何经济上、技术上的困难,也没有“钉子户”横加阻挠。
有关部门对于这条隧道的冷漠,归根到底,还在于这件与他们的业务关系很大的事情,却同他们部门的利益和政绩关系不大。如果这条隧道变成收费隧道,过往行人车辆按人头收费(当然还可以办年票优惠),我敢保证,该隧道立马24小时灯火通明。这一点,了解一下广园路有关部门在建立收费站的积极态度,和撤并收费站的消极态度的相关记录就知道了。如果这条隧道位于闹市,经常有领导干部经过,我想包括照明设备在内的各项设施肯定都一应俱全。偏偏该隧道地处偏远,经常路过的又多是农民工子弟,所以只好有劳熊传德老人来为隧道照明了。
当然有关部门还是有功劳的,正是他们事先疏忽,事后继续置若罔闻,才给予了熊传德老人曾经、正在以及将来感动广州、感动广东乃至感动中国的机会。没错,老人的义举,以及其后市民对熊传德老人各种形式的支持表明,我们的社会并非没有爱心,这些来自民间的爱心一点一滴地改变着这个世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感动着我们。
但个人的、民间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有些事情是他们难以改变的,比如这条隧道照明问题的彻底解决。我想有关部门存在的本意之一,就是将民间的爱心发扬光大,利用公众赋予的权力和资源将民间爱心力所不能及的公共事务办好。
遗憾的是,有关部门似乎有负自己的职责。用自己工作的疏漏,创造并继续创造着熊传德老人做好人好事的机会。对此,我们应该继续感动呢?还是应该感到难过?我尊重熊传德老人,并将永远将他铭记在心中。但关于熊传德老人继续在这条隧道奉献爱心的消息,真的不愿意再听到了。
本文发表于2009年4月14《信息时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