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毛衰(shuai1)”还是“鬓毛催cui1”?
(2018-06-25 20:24:12)
标签:
鬓毛衰唐诗叶韵音韵回乡偶书 |
分类: 古代汉语 |
“鬓毛衰(shuai1)”还是“鬓毛催cui1”?
作者:子乔(赵胖纸)
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第二句的“衰”字,以前老师往往教读“催cuī”,但是现在小学课本也明确标注读“shuāi”。不过,“衰”与“斜”的情况也有不同之处,“衰”的“催cuī”音,现在是有的,工具书一般都有收录。
综合《汉语大字典》(第3278页)、《汉语大词典》(第9卷第28-29页)、《现代汉语词典》(第223、1214页)等工具书的解释,“衰”的“shuāi”音下的意义主要是:“由强而弱”、“败落”、“减退”,以及一些引申义,如“衰老”、“鬓发疏落变白”、“枯萎”等;而“cuī”音下的意义主要是:“等次”、“差别”、“递减”、“减少”、“下”、“丧服”(同“缞”)等。
其中,《大词典》的“shuāi”音下有“减退”义,同时“cuī”音下有“减少”义。《大字典》的“shuāi”音下有也“减退”义,但“cuī”音下无“减少”义。同一个例句《战国策•赵策四》“日饮食得无衰乎?”,在《大字典》中被用于“shuāi”音下的“减退”义,在《大词典》中则被用于“cuī”音下的“减少”义。两者有一些分歧。
从意义上看,如果《大词典》“减退(读shuāi)”和“减少(读cuī)”的区分无误的话,那么“鬓毛衰”的“衰”读“cuī”也是可以讲通的,就是头发减少了。但是,我认为“减退”和“减少”的意义极为接近(注意不是“递减”),今天“衰减”的“衰”仍读为“shuāi”,《大词典》作这种区分可能是有问题的,《大字典》就没有这种区分。更重要的是,《大词典》的“shuāi”音下有“鬓发疏落变白”的义项,而且明确地将“乡音无改鬓毛衰”作为例句,这就有意思了。同时,《大词典》还收录了“衰(shuāi)白”一词,解释是“人老体衰鬓发疏落花白”。
可见,“鬓毛衰”的“衰”除了“减少(疏落)”的意思,还有变白的意思。唐代张乔《望巫山》有“入关玄发夜来衰”,“玄发”就是“黑发”,也可证“衰”含有鬓发变白的意思,而不仅仅是减少,这个“衰”与“鬓毛衰”的“衰”意义完全相同。从上述工具书中,特别是《大词典》所收的词,我们也不难发现,“衰”读“cuī”时,除了同“缞(丧服)”之外,其主要意义是“等次”、“差别”、“递减”(为单纯“减少”义的很少),虽然与读“shuāi”的意义有关,但毕竟还是存在一定区别的。
综上,从意义上讲,“鬓毛衰”的“衰”应该读“shuāi”,意思是“鬓发疏落变白”,这是由“衰弱”、“衰减”、“衰败”、“衰落”引申而来的(“衰”都读“shuāi”)。
再看“叶韵”的问题。这首诗的韵脚是“回huí”、“衰”、“来lái”,如果“衰”读“cuī”,则全诗第1、2句押韵,第4句与之不押韵;如果“衰”读“shuāi”,则第2、4句押韵,第1句与之不押韵。那么试问:根据一般的原则,第1、2句押韵和第2、4句押韵,哪个更重要?以上两种读法,哪种在押韵上损失较小?显然,第2、4句押韵更重要,读“shuāi”的损失较小。
可见,即使从被一些人奉为圭臬的“叶韵”的立场出发,“衰”也应该读“shuāi”。再进一步,与其把“衰”读成“cuī”,还不如把“回”读成“徊huái”,这样第1、2、4句就都押韵了。上面提到的杜甫的《登高》,“鸟飞回”也可以读成“鸟飞徊huái”,这样该诗第1、2、4、6句都能押韵,但第8句的“杯bēi”在普通话范围内不好处理,只能硬读成“bāi”了。当然,这是从“叶韵”的立场出发,我自己并不主张这么读。
2018年6月25日
前一篇:谈谈“石径斜”与“鬓毛衰”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