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庆人的微电影之恋--转载大庆日报王翠文化专稿

(2013-12-13 10:36:49)
标签:

大庆微电影年谱

大庆日报

凌弘影视

发展历程

产业化

分类: 影视创作

注:本文由大庆日报记者王翠采写,登载于大庆日报 2013年12月10日(星期二)“本地.文化”专栏。

-----------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微电影界有6个成型的创作团体,发烧友超千人,参与拍摄人员超2000人,作品百余部。

 

大庆人的微电影之恋

 

本报记者 王翠

大庆人的微电影之恋--转载大庆日报王翠文化专稿


大庆人的微电影之恋--转载大庆日报王翠文化专稿

大庆人的微电影之恋--转载大庆日报王翠文化专稿

花火电影工作室《雇佣关系》片场

大庆人的微电影之恋--转载大庆日报王翠文化专稿

齐齐哈尔的七星影视工作者以大庆故事为原型拍摄《再见妈妈》

大庆人的微电影之恋--转载大庆日报王翠文化专稿
凌弘影视拍摄《血汗钱》工作照


大庆人的微电影之恋--转载大庆日报王翠文化专稿

    微电影热潮正席卷大庆。业内人士称,我市曾参与拍摄微电影的草根演员、剧组工作人员可达2000人,其中仅参与花火电影工作室30部作品拍摄的,就已超千人。 

    没人能说清楚,大庆到现在,到底有多少部微电影,因为大部分作品的传播十分有限,“放上网”成了创作者最便捷的手段,但也几乎是唯一手段。不过,记者经过调查可以肯定的是,从去年年初至今,平均每月都有至少两部微电影发布。 

    如今在我市,微电影已不单是大庆人自己的狂欢,还吸引了外地制作团队到大庆建立拍摄基地。我市已有商家瞅准了微电影中的商机,有意签约制作定制微电影。 

    微电影在大庆是怎么火起来的?它的现状怎样?又该怎样发展下去?带着这样的疑问,本报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拍啦  

一个人的狂欢

 

     大庆开拍微电影较早,2007年末草根导演野墨成立第一个微电影组织,次年第一部微电影《三惊二吓》出品。

    2010年《老男孩》的网络热播,在全国掀起微电影热潮。但鲜为人知的是,我市微电影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07年。我市草根导演野墨(本名陆蔚刚,油田职工)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07年12月,野墨成立了大庆第一个微电影组织——“凌弘影视工作室”。次年3月,他带着拥有10个人的队伍,仅靠一腔电影热情和一部摄像机,用借来的道具和场地,自编自导自演,拍出了大庆第一部微电影《三惊二吓》。“这个自发的民间网络电影组织填补了大庆本土网络电影的空白。而且内容贴近百姓生活,更易被人所接受。”市文联党组书记王璟说。

     “一个大男人,穿着一件粉红的衣服,涂脂抹粉,把两个本想入室抢劫的年轻小伙吓得丢了魂……”这部《三惊二吓》传到网络上以后,立刻得到团市委的支持,不仅帮这伙电影逐梦人借专业摄像机,还在放映时帮忙借投影屏幕。 

    受到鼓励的野墨,又陆续拍摄了五六部作品,其中《三惊二吓》、《撕裂的直觉》、《惹事儿的巧克力》、《“三八”事变》四部作品,参加了2010年的全国“我要拍电影”导演选拔大赛,并从全球11000多部作品中脱颖而出,通过一审并在全国展播。 

    野墨说,现在许多人以为,只要是有个故事内容的视频就都可以看作是微电影,其实不是这样。家庭活动录像、搞笑视频、婚礼前播放的爱情故事短片,严格来说,都不能称作微电影。微电影其实也是电影,除了长度短,几分钟到30分钟不等,在题材框架和剧情元素上,要符合电影的拍摄规律,还要包括电影的叙事风格,镜头手法,台词铺排,结局设置等。如果要拍摄微电影,编剧、导演、摄像、演员、剧务、音乐、后期制作,一个都不能少,而且他们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就拿凌弘影视来说,就是以导演为中心组织拍摄的。野墨承担导演、编剧等多个工作,必须要对电影创作的整个流程都熟悉甚至懂,才能协调各个岗位去完成一部影片。此外还要能写出像样的剧本,懂得如何更好地运用镜头来表达想法等,不同的剧情,对服装和道具都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拍微电影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儿。

 

 

      热啦  

从民间活动到官方参与

 

     2012年出现微电影制作团队,至今作品已有近百部,参演人员超两千,吸引了四川、齐齐哈尔、法国等微电影团体的关注和参与

     《老男孩》掀起的微电影热潮,拍摄微电影的全画幅相机降价让普通市民消费得起,再加上这种用生活化的题材和镜头来演绎身边故事的方式更易让人接受,于是从2012年初开始,大庆微电影的风气渐热,陆续出现专门从事微电影的制作团队。 

    据了解,我市目前已推出作品的有FOUR翼影视社团、花火电影工作室、大庆电视台微电影工作室、倾城威映工作室等6个成型的创作团体。已拍摄微电影作品近百部,涉及亲情、爱情、社会热点等多种题材,参演人员已超两千人。 

    “我们拍了30多部作品,有时候一部片子要调动100多人,这些演员来自教师、学生、退休老人、油田职工、歌剧院专业演员等各个行业,但大部分演员是普通市民。他们平时喜欢看电影,想要在电影中露个脸,微电影的产生给了他们这个机会。”花火电影工作室导演花火(本名陈利)说,大庆人对微电影有着很大的热情,我市首届微电影大赛和微电影演员选拔赛,就吸引了近千名市民报名参加。 

    这种热情,不仅增强了我市微电影导演继续拍下去的信心,还吸引了齐齐哈尔的七星影视微电影工作室导演刘昱焜来大庆发展。目前,刘昱焜已成功拍摄了《再见妈妈》,与96700家政服务中心合作拍摄的另一部作品《在线妈妈》已进入后期剪辑阶段。 

    刘昱焜说,他选择来大庆拍微电影,是因为他觉得,大庆的文化比较多元。此外,与很多其他省市相比,大庆人更注重城市文化,而在其中生活的百姓们的参与度与热情度,总是空前高涨。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5月,团市委联合腾讯网、花火电影工作室举办了大庆首届国际青年微电影展。大赛展出的100部作品,不仅有我市微电影作品,还吸引了北京、四川、深圳等国内创作团队,更有美国、法国、印度等国外的青年微电影创作团队推出精品力作进行展播。比如,《调音师》就是一部法国悬疑微电影,被网友们称为“13分钟的大片”,在网上的点击率很高,仅土豆网点击量就达102万。该片讲述的是一个钢琴家,在梦寐以求的伯恩斯坦钢琴大赛上落败,人生跌落谷底。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为了让别人给予自己更多的同情和小费,甚至还能窥视别人的生活与隐私,他带上隐形眼镜,假扮盲人,当起了调音师。但当他来到一户人家调音时,殊不知这里刚刚发生了一起凶案…… 

    “大庆首届国际青年微电影展是我市第一次由官方举办的、大规模的、正规的微电影展。微电影从单纯的民间活动,发展到有官方,甚至有外地微电影创作团体参与的活动,说明我市微电影有了一定的影响力。”野墨说。

 

      火啦  

探寻微电影的产业化之路

 

     微电影植入广告可获五成利润,吸引商家拍摄定制微电影。但实现微电影产业化,还需转变文化与创作观念

     2012年初,花火电影工作室刚成立时,只有四五个人,现在已发展成有130多人的微电影俱乐部,拍摄了《爱情ING》《盲》《年味儿》等30多部作品。其中,今年四月份拍摄的《托》,在各大视频网站的点击量达25万次,并登上腾讯微博、腾讯新闻、腾讯视频的首页推荐。 

    “刚起步时,我是跟五六个电影爱好者用相机改装成摄像机,再加上简单的道具和借来的房子拍成的。几乎是零投入。”花火说,微电影低成本,但如果有广告收入,一般是四成至五成的利润。 

     据了解,微电影的“短小”使它拥有了广大的受众,但和传统电影通过票房回收成本的赢利模式截然不同,微电影则是网络上免费观看,观众不需要付任何额外费用,因而需要广告商投资回收成本。 

    “广告不可少,但如果只是为了广告,观众肯定不愿意看。在寻找功利性的商业表达之外,顺畅地实现创作者自身人文关怀和审美表达的途径,是微电影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花火说,他目前拍摄的90%的作品均没有任何商业利益,个别的有广告收入,但也很少。 

    目前,我市美尚杂志、彤名美容整形医院等商家正在和花火洽谈有关拍摄定制微电影的事宜。据了解,拍摄一部微电影需要考虑拍摄场景、人员、道具等方面的投入。在我市,拍摄一部简单制作的微电影,投入5000元至8000元的话,可获得1万至2万元的软性广告。如果我市微电影制作水平能发展到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水平,投资十万的微电影,则往往能出现千万的点击,赢得上百万的广告收入。虽然大庆微电影刚起步,但如果能从客观的角度,正视微电影和广告的关系,微电影将走向产业化。 

     野墨说,目前微电影这个媒体形式已被很多市民认识、了解并接受。但我市微电影总体上处在萌芽已出,肥料不到位,土壤整理欠规范,急需施肥培育阶段。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微电影发展较好的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相比,我市微电影实现产业化还需要一段时间。这其中,除了受我市微电影技术、设备等条件限制,还有很多百姓观念制约。在其他很多城市,都是微电影发烧友主动投资好设备,专门创作微电影。反观大庆,微电影拍摄虽然不缺人才,却缺少一种对微电影自发的热爱。我市微电影的创作,很多都受利益驱动或者是单位指派任务而发起。而这,恰恰体现了一种文化观念和创作观念的短板。也就是说,大庆微电影能否实现产业化,观念的改变至关重要。 

    “城市的文化建设绝不仅仅是某个政府机构或部门的工作,而是由生活在其中的百姓人人以自己的行为、思想共同架构的。在很多的历史文化名城里,文化精品大都是百姓用自己的聪明智慧自发创造的。”野墨说。

 

微电影,你也能拍

 

    微电影既可以指专业的小成本制作或者使用数码摄像机、在电脑上剪辑并发布到网络上的业余电影,也可以指时间短的电影。长度一般在30秒~30分钟。 

    拍摄微电影,编剧、导演、摄像、演员、剧务主管、剧务、音乐、后期制作,这几个岗位缺一不可。由于外援资金有限,导演应有能力身兼制片人、编剧、摄影、后期剪辑等职,有时要客串一下演员,还要熟悉电影创作的整个流程,协调各个岗位去完成一部影片。 

    准备服装和道具、联系拍摄景点、组织拍摄器材等剧务工作,可以让自己的亲戚朋友担当,演员也可以选身边好友、爱好表演的普通市民、大学生等各类非专业演员。 

    一部微电影拍摄,最重要的硬件就是摄像机。可用全画幅照相机、家用摄像机代替。目前,我市很多微电影发烧友都用佳能5D2单反相机拍摄。 

    后期剪辑和配乐都可以到网上找。把拍摄二三十个小时的素材,剪辑成二三十分钟,加上好的创意,用最短的时间,讲述吸引人眼球的故事,这样,微电影就基本完成啦!

 

================

延伸阅读

大庆微电影年谱

 

    2007年12月野墨成立大庆第一个微电影组织——凌弘影视工作室,次年大庆第一部微电影《三惊二吓》出品。 

    2010年1月大庆人开始关注微电影。野墨拍摄的《三惊二吓》、《撕裂的直觉》《惹事儿的巧克力》、《“三八”事变》四部作品,参加了全国“我要拍电影”导演选拔大赛,从全球11000多部作品中脱颖而出,通过一审并在全国展播。 

    2011年1月FOUR翼影视社团、花火电影工作室、大庆电视台微电影工作室、倾城威映工作室等微电影创作团体开始陆续成立。已拍摄上百部微电影作品,放在网上公映。 

    2012年5月团市委联合腾讯网、花火电影工作室举办了大庆首届国际青年微电影展,展出的100部作品,不仅有我市微电影作品,还吸引了北京、四川、深圳等国内创作团队,更有美国、法国、印度等国外的青年微电影创作团队推出精品力作进行展播。同年,大庆首届微电影节、首届微电影演员选拔赛成功举办,吸引了上千名市民参赛。 

    2013年5月齐齐哈尔的微电影创作团体——七星影视来庆,拍摄了以真实故事改编的《再见妈妈》,并与96700家政服务中心合作,即将推出《在线妈妈》。 

        

              王翠

 

------------------

大庆日报电子版原文链接请点击《大庆人的微电影之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