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和LP一起去了让区某敬老院,去看望LP的一位好姐们儿的老父亲。她这妹们儿去京陪孩子读书考试得几个月,将看望老爷子的事儿就托付给了她最信任的好友,也就是我LP。老爷子九十高寿啦,神色尚清,却基本上炕吃炕拉的,得有专人特护。
我们进屋时,特护刘姐正在给老人擦拭屎尿和换纸巾,满屋子都是污浊之气。LP立即和老人打招呼,抚摸着他的脸说:我是谁啊?我是你老姑娘吧?老人睁着混浊的双眼看了片刻,立即高兴地“哦!哦!”示意。LP又指着我说:他是谁啊?他是你大儿子吧?老人定定地看着我,很疑惑的样子。难怪,因为老人在家住时我看过他,他住进敬老院后我还是第一次来。
刘姐给老人擦试完毕,我们就坐在屋里聊天,老人显然觉得来了家人,感到很温暖,吃着我们买的“老鼎丰”蛋糕,嘴里“嗯嗯”地应着。坐了一会儿,我出屋四处看了看这座敬老院的环境。算起来,我是第二次进入这幢五层的老楼,第一次是去年10月时送我的姐姐荔子的父母回老家,帮她从这座敬老院里把父母接出来并送上火车。敬老院的建筑虽然比较旧,但楼道卫生还是很好的,我四处看时,清洁工一直在不停地打扫楼道。一楼是食堂和管理部门办公室,二楼是“老人宿舍”,3个单身老人或老两口包一个房间。三楼至五楼多数都是单间,住着单身老人或需要特护的老人。特护工与老人住在一间屋里,24小时守护,全部费用大约得交1500元/月。有活动能力的生活可以自理的花费要少一些。
敬老院里似乎没有太丰富的娱乐活动,除了看电视,就是打扑克下棋。每人伙食费240元/月。夏天里老人们可以到楼下门前的小广场晒晒阳光。这座五层楼的大门上方的牌子上写着“老人之家”,而东边一座二层小楼的门牌上却写着“专家公寓”,不知什么人才够得上专家晚年时住这小二楼。
敬老院现在有护理工大约四十多人,年纪都在四十岁到六十岁之间,看样子多数是从农村或县城招工来的。我看了一下,特护工刘姐动作麻溜,轻重适度,是个和气热心肠的人,把老人侍弄得很干净很清爽。听说没有鲜鸡蛋了,我立即出去到二百多米外的长青市场买了五斤鲜鸡蛋,又顺便给老人带了一瓶“熊胆黄芩滴眼液”。老人上火时,眼睛会不适。眼药买回来后,刘姐立即就给上了两滴。
快中午时,我和LP一起离开,老人看上去似乎恋恋不舍,表情像个孩子。走出楼外,LP对我说:“你不错!你比我想像的要好!”我说:“什么叫比想像的要好?这么说在你的想像中我不够好?”LP说:“又屎又尿的,你不嫌乎啊?”我说:“噢!是说这个啊?我啥时候嫌乎过劳动人民?他姥爷当年病重住院时不也是又屎又尿的,我躲过么?”LP理解地笑了。
中国已开始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了,老人问题会越来越突出。现在的老人以及我们这些已从中年往老年赶的人们,是否想过,我们该在哪里度过自己的晚年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