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0日(周日)上午10时,在让胡路区“大庆市圣堡罗教堂”参加了一对新人的结婚典礼。教堂中的婚礼在影视中已看过无数遍了,但参加真实情境下的教堂婚礼还是第一次。
10点前是信徒祷告的时间,参加婚礼的人只能等在大厅门外。10点,祷告结束,门外的人们陆续进入,大厅内的基督徒们却并不离身退场,依然坐在长椅上。与中式婚礼局限于亲朋不同,教堂内的婚礼,祷告的人们都可以参与并哄托出上帝博爱的气息。我们尚未走进大厅,“唱诗班”富有感召力的歌声已像暖流一样涌进了耳鼓。
婚礼开始,身着黑服装红领圈的三十多岁的牧师开始诵经,一分钟后,诵经完毕,牧师离场,一位身着藏青制服的女神职人员和一位身着白袍的女“同工”登台,分站在一左一右的两张讲台后。然后,女同工开始主持婚礼程序。先是“唱诗班”领唱赞美歌,在充满纯真与温馨的歌声中,新娘的父亲单手托着女儿的手两人并肩进入教堂大厅,穿过一座鲜花扎成的拱门,徐徐走过中间长长的过道,走向前台。新娘身后有一男一女两名可爱的儿童手牵新娘的婚纱下摆慢慢地跟随。
这时,新郎及其父母早已等在台前了。新娘的父亲将女儿的手递到新郎的手中,歌声暂停。女同工往下的主持内容大家就基本都了解了。但是,当真正在现场听到那段耳熟能详的问答和新郎新娘亲口说出的“我愿意!”时,还是心中涌出了几分感动。在此重温一下当时的场景吧!
同工:“蒋XX,你愿意娶齐XX为妻吗?”
新郎:“是的,我愿意。”
同工:“无论她将来是富有还是贫穷、无论是顺境或是逆境,健康或疾病,你都愿意和她永远在一起吗?”
新郎:“是的,我愿意。”
同工转向新娘。
同工:“齐XX,你愿意让蒋XX成为你的丈夫吗?”
新娘:“是的,我愿意。”
同工:“无论他将来是富有还是贫穷、无论是顺境或是逆境,健康或疾病,你都愿意和她永远在一起吗?”
新娘:“是的,我愿意。”
同工:“好,我以圣灵、圣父、圣子的名义宣布:蒋XX和齐XX结为夫妻。现在,新郎可以亲吻新娘了。”
新郎新娘互赠结婚戒指,然后深情相拥。教堂里掌声四起。
因为双方父母均到场,在仪式即将结束时,多少还是回归到了中式婚礼的轨道上了,例如:叫妈,给改口红包等。
最后,女同工给了新郎新娘每人一本儿黑皮儿的圣经。随后,唱诗班的博爱温馨的歌声再次响彻全场。在歌声中,新娘挽着新郎的手臂,两人相依着走出教堂,来到门前的空地上,二人将两只鸽笼打开,鸽子在冬季的毛毛雪中自由地飞翔。
当女人或男人不停地向对方索问“我爱你!”时,“我爱你!”是不是越来越变成了一种机械的对答?与之相比,“我愿意!”似乎更能让对方感受到承诺和责任的份量。婚礼上的新郎和新娘本是大学同学,今夏毕业后,小伙子分到了大庆,姑娘却分到了另外一座城市。为了与小伙子相依相伴,姑娘毅然辞去了工作,来到大庆,与新郎举行了婚礼。同许多新人不同,他们尚无属于自己的房子,新婚只能从租的房子中开始。我一直相信这样一句话:无情宫殿如地狱,有情草窝亦天堂。情不老,生活就会越来越美好。
虽然这已是几天前的事情了,但我依然能深切地感受到当时的情境。当新郎新娘相挽着走出教堂,清澈的歌声再次响彻耳畔时,我的心中真实地涌出一份感动,泪水已浸湿了眼眶。
(注:基督教的神职人员有牧师、长老、同工。长老管一个教堂,牧师是讲道的,还有些刚开始讲道,还没有做到牧师的,一般称为教师或同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