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巫师猎人娱乐文化杂谈 |
分类: 影剧评 |
《最后的巫师猎人》这个电影名,不是按中文习惯翻译的,所以容易被误读,以为是具有巫师身份的猎人,除非是特别熟悉欧洲史的人,但不能这么要求观众。电影英文原名是The
Last Witch
Hunter,其中Witch是名词词性,翻成《最后的猎巫人》更好一点。另一个问题,Witch指的是女巫,但因为传说中的女巫群体中不乏男性,所以以女巫传说为根基的这部电影里,Witch这个词可以不分男女。

“女巫”这个词,本身就蕴含着多重含义,可以是故事里邪恶的会用巫术的人,也指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那些不被理解的有知识和技术的女性。在欧洲历史上,就有过为了宗教服务,把魔幻与现实混为一谈的“女巫审判”,其实是基督教对异教徒的一种迫害。从1480年延续到1780年的迫害“女巫”恶潮,席卷欧洲300年。良家妇女一旦被诬为“女巫”,立刻被斩首示众,然后焚烧尸体,刀下冤鬼多得难以统计,绝大多数被处死的所谓“女巫”都是无辜的女性。这是欧洲中世纪历史以及人类文明史上黑暗的一章。
《最后的巫师猎人》里要猎杀的女巫指的是含义的第一层,邪恶的会用巫术的那拨人(不包括普通的不想生事的女巫,就跟日本军国主义不等同于日本人一样)。同类题材,以前也有过尼古拉斯.凯奇的《女巫季节》,虽然在国内有点影响,但最终也没有掀起太大风浪,只是记得有这么部影片而已,而范.迪塞尔演的《最后的巫师猎人》,精彩得让人起身叫好。

其实常看电影的观众都看出来,《最后的巫师猎人》的每一步都是好莱坞商业片经典套路,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模式确实好看,尤其在特效、摄影、演技等各方面都到位的情况下。
影片一开始便出现猎人和女巫之间的冲突,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展开做好铺垫,通过紧张刺激的开场吸引了观众的关注。主线是一个历经800年生命长河的英雄(猎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独当一面,孤身与邪恶势力(女巫)展开殊死搏斗,最终拯救了世界。

(这就是一开始就出现的女巫大BOSS,矮马,吓死宝宝了,这是画皮加烂树枝啊!)
在主要的剧情展开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小的冲突以丰富整个电影,比如小巫师的作乱,英雄(猎人)的心理波动,英雄(猎人)和邪恶势力(女巫)之间的悬疑情节,以及自己人的背叛,不可或缺的美女青睐,同时还有各种特异功能(魔法),甚至还隐含有都教授的时间跨越,阅尽人间百态,影片还特别透露,英雄(猎人)和拿破仑、希特勒、斯大林都是好朋友,此处可以严重脑补。
相比之前的巫师题材影视作品,《最后的巫师猎人》这样一个包含悬疑、动作、魔幻,甚至穿越等多种元素的电影,在想像空间上也大了很多,所以在内容上也会很容易吸引到观众。
整部电影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想像空间,可以让后期的续集更加精彩。而且,现代科技的发展,同样也是提供了更强大和丰富的技术手段,只要你能够想得出来,就完全可以实现。我们可以设想下一集是怎样的。
比如说,很多电影中的英雄总是要有一笔大的资金支持,才能够去购置各种炫酷的装备,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我们的英雄(猎人)经历了800年那么长的时间,随随便便买点地,留点拿破仑、希特勒或是斯大林的东西,这钱就花不完啊,起码地球得有一半有资产吧,资金支持还用说吗?想在火星上和女巫来场生死决斗都没问题!
再有,800年的时间就是一种穿越,而本片中的女一号克洛伊还可以带人入梦,穿越中的穿越。而现代意识和800年前意识的冲突及融合,也是可以继续发挥想象力的一个点。当然,克洛伊的身份会不会让她被争夺或策反,也是个疑点。

各种魔法,没错,不管是放蛊、咒诅、秘密仪式、书符等黑魔法,还是塔罗、梦游、占星术,这也是各种想像力尽情发挥的空间,大招放出来不怕多。
最关键的,当然是一颗把猎人的生命与女巫的邪恶永久联结在一起的心脏,给了续集无限的想像空间,也必将是下一集争夺的核心。
《最后的巫师猎人》被高科技和魔幻同时武装了,如此提供的想象空间将比007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系列的科幻电影和《哈利波特》、《指环王》等魔幻电影更大。现在的《最后的巫师猎人》,已经有迪塞尔这样的实力派名星,有令人震撼的电影特效,紧张刺激的情节,聪明善良的巫师美女……影片余震还在,观众已经开始期待下一集了,至少我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