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私人定制”孩子书单
据一位爱好星座的童书专家分析,白羊座的家长自己不爱读书,也不爱陪孩子读书,其他星座则有家长不爱读书,但能陪孩子读,或者自己爱读书,不爱陪孩子读的。我在朋友圈晒这条微信的时候,很多白羊座表示很受伤,不知道怎么一觉醒来就成了没文化的一家人,哈哈。其实这不完全是玩笑,一份亲子阅读报告数据显示,虽然90%中国家长都重视孩子阅读,但缺乏行动力,超过4成家长基本不陪孩子阅读;超过半数的家长对于童书的种类不了解,有超过两成的家长完全不知道如何给孩子选书,55%的家长不知道如何提升孩子阅读兴趣。
其实如果我们能在挑选书籍的时候,用关键词或一些条件来搜索,不爱读书或者懒惰的家长也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书,给自己的孩子来一份“私人订制”。比如在当当的“童书”和亚马逊的“少儿”,可以按年龄段或图书种类或者中外的分类方式来选择,但由于设置比较简单,只能进行单一条件筛选,诸如选了“0-2岁”就只能继续往下一级选,不能像在淘宝买东西一样,同时进行诸如类别、品牌、性别、发货地、人气、销量等多项多级选择。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软件诸如当当“读读DuDu”等APP,在探索通过多维度来为孩子订制个性化书单,比如根据年龄段设置的学前训练、幽默智慧、幼儿逆反期、性教育等关键词,比如针对孩子行为特点的“帮助孩子克服羞怯”、“孩子总马虎等”。但经过体验,“读读DuDu”在挑书方面还有可以改善的空间,倒是晒单晒娃的功能挺发达。希望有更多的软件能借助大数据运算,根据用户的搜索行为不断优化,可以让用户更快更有效地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看的书。
最近有种论调是爱读书有什么了不起,没错,成人爱读书没有什么了不起,连个特长都不算,但是在孩子的启蒙及成长阶段,大部分的知识都来自书本,能让孩子爱读书就很了不起。蔡岫/文
都说女人一生孩子傻三年。其实并不是生孩子这事本身让妈妈变傻,而是为了陪孩子成长,你要在今后的若干年内保持跟孩子的视角一致,那对于成年人而言就是降低到你本已完成的成长期。所以,我特别建议,到孩子年龄允许的时候,多看一些科普书,妈妈会发现,你不知道的也很多,求知的乐趣一定多过每天讲那些知道得不能再知道的事。
比如最近果壳出的一套《生活习惯简史》,包括四本:《用七十万年造好床》、《用七十万年煮好饭》、《用两千年洗好澡》、《用两万年修好路》,我本来打算翻翻再送给闺蜜的小孩,结果我自己看得挺带劲,都不打算送人了。煮饭、修路、大床,都是随人类进步慢慢出现的,但洗澡却经历了一段严重的退化。原来在2000多年前罗马人就很会洗澡了,城市里有很多的浴室供大家每天洗白白,衣服也会送到洗衣店里去。但战争让浴室成了废墟,罗马人也放弃了这优雅的习惯,瘟疫在城市里流行。很多年后,罗马人才重新回到浴室。这样的故事,不是学欧洲史的,大概没几个妈妈知道吧,就很适合妈妈和孩子一起阅读,这才叫共同成长。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思考的魅力》是给大一点的孩子看的,这套书被誉为“2015年最具思想深度的儿童读物之一”,由法国伽利玛出版社联合欧洲顶尖20所高等学府哲学教研团队,潜心10年创作,分别涵盖了诚实、守信、正直、责任、友情、尊重、善良等24个主题内容,启蒙孩子对世界的思考,培养孩子好的灵性和德行。
【主题:公平】《有绝对的公平吗》
“这不公平!”“为什么他比我多?”很多人这样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怒火,无法理解凭什么有的人得到的多,明明一样的法律,惩罚却有轻有重……不公的念头此起彼伏,尤其在分配、惩罚、诺言三方面更为明显。其实,公平真的存在吗?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主题:生命】《我不想变老》
人们越来越长寿,但却对自己和周围人的衰老迹象越来越难以接受。面对衰老,每个人都会有想不明白的问题——老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吗,衰老是一种疾病吗,退休后的人都去哪儿了呢……
哲学也许会教会我们如何去思考这些问题,衰老不是放弃欲望与激情,而是花时间回顾和思考活过的日子,以及自己愿意赋予它们的意义。衰老其实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学会了如何优雅地老去。
这些问题或道理,不是我们成人也没想明白的吗?有时候我觉得,装得跟孩子一样无知很难,但如果在一些问题上是真的无知,才能真的跟孩子同步。我同事的孩子光仔特别爱跟我玩,他说别的阿姨都是装小孩的语气来跟他说话,但是蔡岫阿姨是真的跟我一起讨论大怪怎么打。回想那个时候,我完全没把光仔当孩子看,我是真心觉得矮马,这家伙怎么打过这关的,快教教我!我们不知不觉地就站到了同一个视角。我觉得看科普书也是这个道理,你有机会把自己放回起点,然后拉着孩子的手一起往前走。蔡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