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候那一束光
肖复兴

终于来到了他梦想中的阿里,看见了古格王朝遗址。这个700年前就消失的王朝,如今只剩下了依山而建的土黄色古堡的断壁残垣,立在那里,无语诉沧桑般,和他对视,仿佛辨认着彼此的前生今世的因缘。正是黄昏,高原的风有些料峭,古堡背后的雪山模糊不清,主要是天上的云太厚,遮挡住了落日的光芒。凭着他摄影的经验和眼光,如果能有一束光透过云层,打在古堡最上层的那一座倾圮残败的宫殿顶端,在四周一片暗色古堡的映衬下,将会是一幅绝妙的摄影作品。他禁不住抬起头又望了望,发现那不是宫殿,而是一座寺庙,白色、青色和铅灰色云彩下,显得几分幽深莫测,分外神秘。这增加了他的渴望。
他等候云层破开,有一束落日的光照射在寺庙的顶上。可惜,那一束光总是不愿意出现。像等待戈多一样,他站在那里空等了许久。天色渐渐暗下来,他只好开着车离开了,但是,开出了二十多分钟,总觉得那一束光在身后追着他、刺着他,恋人一般不舍他,鬼使神差,他忍不住掉头把车又开了回来。他觉得那一束光应该出现,他不该错过。果然,那一束光好像故意在和他捉迷藏一样,就在他离开不久时出现了,灿烂地挥洒在整座古堡的上面。他赶回来的时候,云层正在收敛,那一束光像是正在收进潘多拉的瓶口。他大喜过望,赶紧跳下车,端起相机,对准那束光,连拍了两张,等他要拍第三张的时候,那束光肃穆而迅速地消失了,如同舞台上大幕闭合,风停雨住,音乐声戛然而止。
往返整整一万公里,他回到北京,让我看他拍摄的那一束光照射古格城堡寺庙顶上的照片,第二张,那束光不多不少,正好集中打在了寺庙的尖顶上,由于四周已经沉淀一片幽暗,那束光分外灿烂,不是常见的火红色、橘黄色或玛瑙色,而是如同藏传佛教经幡里常见的那种金色,像是一束天光在那里明亮地燃烧,又像是一颗心脏在那里温暖地跳跃。
不知怎么,我想起了音乐家海顿,晚年时他听自己创作的歌剧《创世纪》,听到“天上要有星光”那一段时,他蓦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指着上天情不自禁地叫道:“光就是从那里来的!”在一个越发物化的世界,各种资讯焦虑和欲望膨胀,搅拌得心绪焦灼的现实面前,保持青春时分拥有的一份梦想和一份相对的神清思澈,如海顿和我的同学老顾一样,还能够看到那一束光,并为此愿意等候那一束光,是幸福的,令人羡慕的。
北京晚报原文链接http://bjwb.bjd.com.cn/html/2011-10/21/content_8701.htm
编辑手记
在我收到的稿件里,不乏文字优美的文章,但不少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没有立意,准确地说,没有新鲜的立意。就像日出的美,后来的很多人都比巴金写得好,但“日出”这个话题已经没人感兴趣了,除非你找到新的角度。
肖复兴老师这篇《等候那一束光》,是我们选稿中的一篇特别好的范例。也许很多人都看过一样的风景,但是文章的主人公有不一样的感受,作者捕捉到了不同的切入点。他描述的古格王朝遗址,也许很多人到达过,写过其美景,但作者没有拘泥于描述美景,他笔下的主人公在等候云层破开,等待一束落日的光照射在寺庙的顶上。
小编几句感受,希望对广大作者拓宽思路有点帮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