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影:情结启示录

(2011-08-31 21:16:37)
标签:

蓝精灵

哈7

越光宝盒

变形金刚

北京晚报

光影

蔡岫

风之影

张迪

分类: 晚报“光影”“文娱”(已结束

 情结启示录光影:情结启示录

撰写:风之影

编辑:蔡岫

制图:张迪  

  引言

    也许是生活在快节奏中的现代人更容易怀旧,“情结”俨然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流行词,也成为电影产业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一个重要砝码。对于这个暑期档来说,走进影院,年轻观众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里的魔法决战来纪念自己十年里的成长之路,年纪大一些的则在《变形金刚3》的狂派与博派的死扛中怀念着自己的童年。如果你感到意犹未尽的话,那还有一部《蓝精灵》。 

    不过,和很多事情一样,“情结”也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口碑与票房都可兼得;运用不当,就会沦为“情结绑架”,遭遇恶评,遭人唾弃。在越来越缺乏创意的好莱坞,翻拍与续集已经成风,这种对于“情结”的利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华语片中,也有很多导演利用人们对于港片辉煌时代的留恋心理推出一些所谓的“续集”影片,说到底还是利用人们的怀旧情结来发财。不过,由于出发点、水准以及技术等等因素的影响,对“情结”的利用结果也大相径庭。

 

  上策:既有情结 更富诚意 

    要利用“情结”,首先创作者自己必须有诚意。2010年一部《玩具总动员3》全球票房突破十亿美元,成为史上最赚钱的动画电影。重要的是,这部影片在“叫座”的同时更“叫好”:获得当年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多项提名。这部影片能够获得如此广泛的肯定,关键就是诚意足够,情感动人。从第一部开始,十多年来这部影片陪伴了很多人的成长,影片里的玩具并不会变老,小主人安迪却悄然地告别了自己的年少时代。而看着这一系列影片的观众也同样在告别自己的年少时光。那些曾经是我们的寄托,也曾经被我们赋予名字、故事,活在我们心里的玩具,不知不觉间一一退出了我们的生活。和玩具一起退出的,是曾经单纯和快乐的童年。这也是太多人在看完《玩具总动员3》之后难以抑制自己泪水的主要原因。

    正在影院热映的《哈利·波特》最后一集同样也是因为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而备受关注。这一系列影片从十年前第一部开始终于走到了大结局。电影中的哈利波特和他的伙伴们已经从当年的小男孩成长为大帅哥,电影外观看这部影片的观众也会在这一个《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后一集中告别自己的一个十年,告别了也许是自己成长中最为铭心刻骨的一个十年。对于他们而言,这十年里也因为有《哈利·波特》系列的陪伴而使得自己的成长岁月多了一份奇异的色彩。也从当年的喜欢哈利恶作剧的时代慢慢的过渡到认识到成长与责任的重要性。影片以一场惨烈的决战演绎了完美的告别,也让众多哈迷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策:情结不够 特效来凑

    在依靠“情结”赚钱的影片中,大多是续集和翻拍之作,因此,影片的号召力倒是不必过于费心,关键是如何“推陈出新”,增加新片的吸引力。在这一方面,好莱坞强大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更是明显地体现了出来。尤其是在一些剧情乏善可陈,甚至是故事情节难有大的突破的情况之下,利用强大的技术优势,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效果。

   《变形金刚》三部曲到今夏终于告一段落。这部影片从第一部起,就不断遭受“故事情节幼稚”的诟病,但也未能阻挡住这一系列影片吸金的脚步。仅一部《变形金刚3》,全球票房超过十亿美元,在国内也达到了惊人的十亿元人民币。这部情节简单的影片如此受欢迎的一个原因自然是有着太多的“拥趸”的支持,想看看自己儿时喜欢的“汽车人”是如何在大银幕上得到立体感的展现;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影片在技术方面更多的投入,大量的动作和特效场面令人眼花缭乱,吸引力也不容小视。其实影片起用迈克尔·贝做导演看中的就是他擅长制造大场面和善于营造大场面的能力,至于对于故事的把握能力,倒是其次了。片中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模拟出来的变形金刚形象,逼真而又宏大的战争场面、无孔不入的英雄主义都使人肾上腺素瞬间分泌加快,配合3D技术的高科技展现,无形中使得观众的观影快感大大增强。再加上俊男美女的组合,俨然成为一部吸金利器。

   《蓝精灵》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延续了这一特征。这些蓝色的小精灵也是很多人童年美好的回忆,这次在大银幕上得以展现,自然也是吸引力十足。不过,对于那些想到影院去怀旧一把的人来说,这部影片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失望。影片几乎已经完全没有了“山的那边海的那边”的感觉,一个全新的混杂着大都市场景的“现代派”的故事几乎使得整部影片接近一出闹剧。影片中无处不在的“卖萌”更使得影片里的各个形象惹人怜爱。影片在北美上映之后口碑平平,但在国内上映四天票房就逼近亿元,让人还是感慨这种“情结”的魅力。

 

  下策:纯粹捞钱 绑架情结

    有些电影公司单纯以金钱为目的,缺乏对于观众和原作的基本尊重,使得一些在观众心目中很经典的形象最终被搬上大银幕后面目全非。特效方面也是草草了事,效果差强人意,令人失望。这一类影片只能凸显出品方赤裸裸的利用“情结”来捞一把了事的目的,最终难逃恶评。有人将此一类的影片称为“情结绑架”。 

    “阿童木”这一由日本动漫大师手冢治虫创造出来的小机器娃娃,在东西方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它聪明、勇敢、正义,人见人爱。2009年,“阿童木”也登上大银幕,可是上映之后却换来一片讨伐之声。过于低幼而刻意的故事平庸而乏味,加上毫无新意和亮点可言的画面和所谓“特效”,难以满足观众日益被培养起来的胃口。有评论明确指出:“这部影片里的所谓情怀也只是片商用以招徕和催眠观众的手段而已,是烂片为自己开脱的借口。”最终,这部投资据称高达6500万美元的电影在北美首周的票房仅为670万美元,且后继乏力,可谓血本无归。

    下场更为悲惨的影片当属2009年上映的《七龙珠》。这部影片改编自日本著名漫画家鸟山明的作品。原作世界销量达到惊人的3.5亿册,可谓粉丝甚广。本片由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斥资1亿美元拍摄,但由于为适应美国人民的审美情趣而对原著翻天覆地的改动、演员造型雷人、寒碜的所谓“特效”等诸多原因,引发影迷恶评如潮,在国内某知名电影网站上的评分仅为可怜的3.8分,完全可以直接被划归烂片行列。

    其实,对于国内观众来说,“情结”被绑架体会最深的则是近些年出现的那些经典港片的所谓续集和翻拍。一批香港导演在内地为了更快的实现商业回报,不惜利用内地观众对于港片黄金时代的怀念的情结制造大批跟风之作来狠捞一把。这里面,王晶的《大内密探零零狗》、《财神客栈》,刘镇伟的《情癫大圣》、《越光宝盒》和正在热拍的《新东成西就》,陈嘉上和甄子丹合作推出《精武风云》,李力持则的《唐伯虎点秋香2》都是代表。而最忙碌的当属黄百鸣,近几年将自己的《家有喜事》和《花田喜事》系列一再推出所谓续篇,捞了不少人民币。不过,这些影片绝对大多数都属于粗制滥造,狗尾续貂。重要的是,这一类影片的推出,一方面使得观众产生心理上的厌烦感,挫伤他们进入影院的信心,另一方面,在港片继续低迷的今天,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对于港片的复苏几乎只能起到负面作用。

光影:情结启示录

 

 

 

 

北京晚报原文链接http://bjwb.bjd.com.cn/html/2011-08/27/content_444863.htm?div=-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