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赋新诗强说愁
我们常常以为,遐想、伤感、落寞是一种诗人的气质。但在鲜有诗人的今天,这样的感觉倒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小说里,整部小说只有伤感,却没有伤感的追溯,有的只是编造的痕迹……为赋新诗强说愁,那只能是一种无病呻吟。
《青苹果树》味道青涩缺少纯净
图书类型:小说
出版单位:作家出版社
上榜理由:书名很美,内容却十分俗气,越读越无趣。
第一感觉:这原本只是一个解闷的小说,放在网络上读读而已,何必做个那么美的封面出版呢,纯粹是浪费资源。
烂点评说:《青苹果树》(秦岳著)本身题材就没有新意,而对男女主人公的描写,更是赤裸的宣扬自私而忽略其他,很不真实。
首先,女主角不招人喜欢,复杂又磨叽,总是欲言又止;男老师,也是性格阴霾,从一开始就企图明显。这样的师生恋,自始至终都非常不纯净,如此的立意莫非是为了从另一个角度阻止早恋?另外,文字不优美,模仿程度高;故事发展拖沓,看着有点儿乱,小说结束我都没弄清楚男老师到底教什么的。
不知道何故把校园写得如此这样毫无美好之感,仿佛只是作者无病呻吟之作。这不是青苹果,是涩的。(其实我很美@搜狐同城)
《温柔的叹息》不健康的“宅”
图书类型:小说
出版单位: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榜理由:没有新意的故事,又被别人的书评骗了。
第一感觉:把一个病态女人的故事说得那么柔美,从翻开书不久便影响了我的心情。
烂点评说:《温柔的叹息》(作者:
青山七惠,译者:竺家荣)在日本获奖,是因为引起共鸣了吗?如果是,请允许我先叹息一声!
书中的问题代表了一个社会常态,还是圆自己的问题呢?或者说是在关注一种心理疾病?诚然,这不是一个十分消极的故事,但也绝不是一个好事例,最多算一个心理康复史吧。我读过《一个人的好天气》,与之相比,这本书算是一个延续。我始终无法喜欢作者的风格,虽然她的作品安静的气息是我认同的,但是那种冷漠却是我难以接受的。
这种冷,在我看来更像无病呻吟,一种不健康的“宅”。对这本书的不喜欢可能更多来源于其思想,虽然作者是经过思考和有着深度刻画的,但是那种冷漠的态度,我相信不属于中国。看完以后我也只能叹息:还是看中国小说好了。(谁是小菜菜@搜狐同城)
争鸣
关于《婆婆吃了媳妇全家》:谁没有让你流血的锐角
万乘之师
严重不同意《婆婆吃了媳妇全家》是烂书(本报“烂书榜”,3月17日)。
这书写得很不错,也很真实。当一个女人被无敌婆婆和老公,把自己深爱的妈妈活活气死,还跟他们讲宽容的话,那就不是人了。
这部小说,描述的自然是极端的例子,不可能具有普遍性,但是对于当事人,就如同被锐角刺伤者,那时被伤害就是她的全部,你不能说:“你们只看见锐角,怎么看不见那两条平整的边?那才是主流!”
很多人都会碰上那个让你流血的锐角,很多人都会。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它告诉我们,生活中存在着极度自私的小人,存在着陷阱。也许,有些读者能够因此而少受到一点伤害。善,是需要提倡的;恶,是需要防范的。不防恶、不制恶,善就会很脆弱。
《刘心武续红楼梦》:维纳斯断臂不可续
大别山
《刘心武续红楼梦》不能算烂书(本报“烂书榜”,3月22日),只是宣传得太过火而已。
我对于那些凡是能够“探讨”“讲解”《红楼梦》的专家学者个个都是敬佩的,因此对于刘心武先生也敬重有加。
不过,我真的认为就像西方的维纳斯断臂不可再续一样,曹雪芹的《红楼梦》同样也是不可再续的!这是因为:首先,曹雪芹毕竟是生活在清朝那个年代,红著写的也是那个年代的世事人文;其次,曹雪芹的生活经历是独一无二的,他所写的小说也只能是他本人力透纸背的血与泪;再次,曹雪芹的文化修养和精神世界在世界上是没有翻版的;第四,每个作家都会有自己的艺术追求,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以及驾驭文字的能力;总之,曹雪芹是唯一的!就像我们不可能延续曹雪芹的生命一样,也不可能续写他的《红楼梦》!
北京晚报烂书榜专题
投稿邮箱:caixiu@bjd.com.cn
编辑:蔡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