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2日光影——对港片《杀人犯》的讨论
(2009-12-10 18:24:27)
标签:
杀人犯郭富城光影蔡岫娱乐 |
分类: 晚报“光影”“文娱”(已结束 |
文章一:恩怨才是最终极的恐怖(Mr.Shawn )
文章二:既生《孤儿》,何生《杀人犯》?(丁丁历险记)
文章三:
对《杀人犯》
导演的5个提问

能拍成电影的杀人犯,一般都不是简单地为情为钱为报仇而实施犯罪,他们不但连环犯罪,而且还要么变态血腥如《沉默的羔羊》、要么与警察做游戏为乐如《证据拼图》,要么以某种密切的关联杀人如《七宗罪》,层层迷雾中的犯罪过程和心理,才有警匪之间较量的快感,输得彻底,赢得畅快。
真实生活中,即使是高智商的杀人犯,逻辑也不一定完整。但既然拍成电影,上升到艺术的高度了,整部电影的逻辑就必须要完整,至少说得通。港片《杀人犯》,逻辑关系还算能理顺,但似乎跟日本推理小说鼻祖江户川乱步的小说的虎头蛇尾如出一辙——犯罪过程复杂迷离,解释过程简单轻松。其实,方案和执行之间往往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一些有关的细节是必须交代的。
提问1:仔仔平常是怎么跟乞丐阿孟联络的?没有手机,基本靠吼?尤其是凌光带仔仔去游泳那天,事先没有人知道,仔仔如何通知阿孟来家里杀凌光妻子的?这是即使阿孟头天到仔仔学校来找他也无法预测的。
提问2:按照电影前半部的逻辑,杀人犯下手的全是凌光童年照片上的人。凌光妹妹回国后,她应该被列为下一个个被杀对象,为什么要先杀照片之外且对仔仔最好的凌光妻呢?
提问3:凌光在阳台上跟仔仔很长时间的对话之前,妹妹和妻子已经认为凌光精神出现问题了,她们怎么可能由着凌光去阳台那么久而不担心呢。直到仔仔大喊救命,她们才像一直躲在一边一样瞬间都出现了,而仔仔那些恶毒的话,她们一句也没听到。她们既不关心凌光的安全,也起不到证人的作用,她们在影片里到底是干嘛的?卧底?捣乱?累赘?导演至少应该安排个两人发现凌光和仔仔都不见了开始寻找,但被什么事情耽搁了,比如水开了,窗外有模糊影子之类的。
国语版《杀人犯》电影肯定因为血腥被删节了不少,可是完整版的《杀人犯》仍然没有出现能解释这些疑问的细节,让我不得不认为,导演确实没想到或者忘了交代……
提问4:电钻犯每次杀人,都在不同的房子里,而且都有罪犯居住的痕迹。算上半岛大厦的空房间,一共4套。作为一个乞丐,罪犯也太多房产了吧。
提问5:这个与犯罪无关,但与人性有关。凌光与妻子发生争执时,妻子竟然当着孩子提到收养的事情,太不厚道了吧。
又:电子版的编辑有创意哦,《杀人犯》三个字没了,成了“对港片的讨论”了,这个话题我要是能写明白,就出书了。
前一篇:12月5日光影——泪水中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