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影:那些叽叽歪歪的旁白(2009年11月28日)

(2009-12-02 11:11:25)
标签:

蜗居

影视

旁白

蔡岫

北京晚报

光影

娱乐

分类: 晚报“光影”“文娱”(已结束

那些叽叽歪歪的旁白

蔡岫

    如果没有旁白,这部电视剧你就看不明白;如果没有旁白,你就不懂人物在想什么——结论:要么导演不会拍戏,要么你傻。

    通常,广播剧、小说会借助大量的旁白来描述场景,因为它们无法用真实的画面去表现。但影视作品,明明有画面语言的优势,却经常专程派个人,在旁边喋喋不休地交代各种情景,掰开了揉碎了告诉你人家在想什么。这样的旁白,就是在旁边白话(huo)的意思……

    立场不同,于是有了导演和观众的以下对话。

   

    导演委屈地问:那历史背景,比如哪年我没法用镜头表现吧。

    观众不屑地回答:那说一次就得了吧。

    导演又问:角色心里想什么,不好拍吧,我得点拨点拨,大家才明白。

    观众耐着性子回答:人物忙乎半天,还让人猜不出心理活动,说明你们导演和演员功力太初级。再说,你们也给观众留点思考的空间啊。你在旁边唠唠叨叨说那么清楚干吗呢,导演们都这么干,我们的智力能不退化吗?

    导演还问:原著就这么写的,这些话白扔了怪可惜的

    观众回答:那我们直接看小说去得了,您麻利儿地洗洗睡吧。

    导演嗫嚅着:这样不是省钱吗,说段儿话可比拍个画面简单多了,省了演员、摄像、化妆……

    观众终于愤怒了:&%()%$I@!¥……

   

    以上对白,纯属虚构,众导演请勿对号入座。

光影:那些叽叽歪歪的旁白(2009年11月28日)

 

专家意见:

被滥用的艺术手法

   任 远

   我不知道为何如此多的电视剧使用如此多的旁白,是为了更详尽地描述主人公内心的矛盾或情感、道义方面的纠葛;或许,还是找一个少花钱抻长戏的路道?

 

  从道理上来讲,电视连续剧和电影一样,本身并不排斥画外音旁白。就电影同其他艺术的关系来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戏剧式电影、小说式电影和“纯电影”,其中,小说式的电影是上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问世后在西方盛行起来的。它和西方的小说一样,更注重人物主观心理世界的描述,有比较长的画外音来表述内心独白,这是电声技术提供的可能和西方文学作品一贯注重作者或主人公旁白这个传统的结合,我们看过的英国电影《简·爱》与前苏联邦达尔丘克导演的《战争与和平》和大部分“作家电影”都可归为此类。

 

  影视同宗,电视剧自然也可以从电影那里继承衣钵,借鉴手法。但是不要忘记任何手法都应有明确的艺术目的性,而不能滥用。 

 

  画外音在影视中实际上是为我们展现一个“画外空间”,它是依附于画内空间而存在的,而且是和画面内的事情形成蒙太奇对列的关系。旁白可以暗示与画面上的动作平行的画外动作,也可以展现、描述主人公的内心动作。但是,如果以画外的旁白来重复或替代画面本身可以表达清楚的动作,那就是低级错误了。近几年播出的电视剧《王贵与安娜》、《我的团长我的团》、《潜伏》和《蜗居》都存在旁白过多的问题。

 

  仔细回味,《蜗居》的旁白还扮演着一个非常不光彩的角色——为有错的男女主人公开脱。编导用旁白不断地去为他们解释,力图让人们接受他们出轨的原始动机和“良好”的愿望,好像这样表现才富有“人性”,才“真实”。

http://newepaper.bjd.com.cn/bjwb/html/2009-11/28/content_209010.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