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佩慈遇到这样的经历,我怎么办?
(2009-12-10 13:17:01)
标签:
善良孤立难题儿童教育成长的烦恼杂谈 |
分类: 佩慈的家 |
【博主】前几天看到陈老师博客中提到儿子牛牛在班级里因为关心同情一位被同学们嘲笑孤立的同学也受到孤立和失去朋友的危险。我非常喜欢善良的牛牛,也很支持赞同钦佩他的做法,但是如果佩慈遇到这样的经历,我怎么办呢?而且我感觉佩慈的性格和牛牛比较相似,她与人相处也是慢热型的,但是很重感情,也非常善良并富有同情心。陈老师写得很好,我转贴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问自己,也想问问大家。。。。
在与人相处方面,牛牛是慢热型的。他要认真观察一阵,并且谨慎地维护着环境的一种平衡。也因此他在一个新环境里,一开始基本上是被边缘化的。幼儿园如此,小学如此(直到三年级),而那时他还没有明确的认知,初中却不一样,他一开始就感受到了自己的孤独。“大个儿跟大个儿玩,班干跟班干玩儿,总是这样!”一两个月后,情形有了较大的改善,他开始有了几个比较要好的同学。
但是紧接着,他为维护同学的关系而苦恼起来。牛牛从一开始就同情一位弱势的同学赐,并且努力对赐表示友爱、帮他改变处境。赐是个非常憨厚的男孩儿,开学那阵因为跟同学玩游戏时太过认真(比如与别人掰手腕儿时他总是把同学掰翻转去),某位同学自作聪明地给他取了绰号“火星智障儿”,其他同学轰笑中附和。赐很恼怒,曾经为此很过激地反抗,但他越是反抗,一些同学越是起劲儿。
牛牛一开始只是旁观,觉得同学们对赐不公平。然后他觉得赐非常可怜,没有人理睬他、跟他玩儿,于是牛牛渐渐试图去劝慰赐。牛牛说他心里并不是因为喜欢赐才去安慰赐,而是不忍心看他被孤立、被人欺负。渐渐地,他和赐开始谈心,他们一起分析赐不被人喜欢的原因。牛牛还让赐把自己当作练习对象、练习正常地掰手腕儿,赐终于练得跟别人一样正常了。赐还努力地改变自己,他不再反抗别的同学。牛牛觉得现在的赐已经相当的好,不再较真儿、不那么楞了,可是,让他俩感到不解的是:赐还是受欺负!同学看他不反抗了,反而叫他“没用的软蛋儿”。
一次政治课上,老师给大家看了一段英国选秀节目,其中有老实憨厚的选手保罗。于是又有自认为高人一等的同学给赐取了外号“保罗”。教室的墙上贴有同学们的生活近照,有同学竟然把赐的照片扎了许多小孔。一天老师发现了,高声训问:“这是谁干的!?”牛牛心里舒了一口气,心想:这下好了,老师终于要主持公道了!可是,老师接下来的话让牛牛非常失望和难过:“你们要扎也要看看地方啊,看看吧,把墙扎成这样!”牛牛说,老师竟然更在乎墙壁、而不是赐的尊严,如果是小学时的郭老师,决不会这样......
赐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看来就是自己不行。牛牛说赐其实很聪明,各门课的成绩都是中上,并认为他小学的时候一定是人缘很好的,因为他是推优生、还是中队长。他实在不忍心看着他被人欺负、嘲笑,就如小学时的尧同学(比一般同学大两岁,较胖、也是憨厚型的),多可怜!
牛牛很努力地维护着与赐的友谊,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是牛牛的原话。他不想放弃,在家里跟我们探讨过多次,甚至于连我们家长都感受到压力了。跟他要好的同学晨告诉他:“我差点儿就跟你断绝交往了,因为你总跟那个智障儿在一起!同学们都不能理解,我也是。”那天放学后,牛牛与晨进行了一次长谈,他让晨相信赐不坏、是很可怜的,牛牛认为终于化解了与晨的隔阂。
但是接下来的一天,牛牛却深感烦恼,“简直太难受了!”那天体育课上,老师要同学们结对儿练习排球。没人愿意与赐结对儿。牛牛矛盾了一小会儿,还是选择了赐,“不然他就没伴儿了”。晨见了非常气愤,一个劲儿骂牛牛“虚伪”。另一位与牛牛要好的焜,也不太理解牛牛。
牛牛实在不愿意失去晨和焜,他很珍惜与他们的友情。他也不愿意被多数男生孤立,可是他又不想让赐终日被人嘲笑、被孤立。他为赐深感难过。“我是心太软了!”他很为难地说。
真是个难题,我也被难倒了。发动成年人(老师、家长们)?适当的帮助是必要的,可我们终究代替不了他们成长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