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宗教智慧Ⅰ:找回失落的宝藏》选读:12 幸福生活的条件

(2014-11-04 11:30:48)
标签:

宗教智慧&8544

正式出版

选读

分类: 观虚斋书摘

按:《宗教智慧Ⅰ:找回失落的宝藏》已经由华夏出版社出版,近期将陆续上架。本书目录如下:

目录

序... 2

1 正式上课前的交代... 6

2 礼敬与皈依... 8

3 我们这门课程的特色... 10

4 从人的现状讲起... 12

5 我是谁... 16

6 我们的所作所为都会留下它的印记... 20

7 意识进化的现象学... 22

8 内在工作与本质的成长... 26

9 自我的问题... 29

10 修道是人生的根本大事... 32

11 生命的四层结构模型及其应用... 35

12 幸福生活的条件... 41

13 追寻宗教源头的智慧... 43

14 现在进入禅修的时间... 48

15 修道现象学的概念... 49

16 道是无限的存在... 52

17 晚间的交流... 56

18 有没有正见是我们能不能走上修行之道的一个核心... 68

19 行禅的时候念“阿弥陀佛”... 73

20 走在修行的道路上... 74

21 游览一下修道的大观园... 77

22 真正的无为法连无字也没有了... 82

23 静心的方法... 84

24 你创造了属于你自己的那个世界... 90

25 修行境界的根本原则... 92

26 顺行次第与逆行次第... 94

27 昏沉与混沌的区别... 96

28 让功态相续于行住坐卧之中... 98

29 内在顾虑与外在顾虑... 101

30 众生一体的真相... 103

31 灵性生活的品质与成果... 105

32 一切都是,一切都好... 108

33 修行人的归宿在哪里... 111

34 开启一种新的可能性... 114

后记... 116

 《宗教智慧Ⅰ:找回失落的宝藏》选读:12 幸福生活的条件

 

什么是幸福的生活?幸福有两种层次:

一种是我们去寻求一种幸福,透过某个对象、某个媒介、某个条件去达到某种幸福。这是我们一般人所追求的幸福。这种幸福依赖于某个条件的满足、实现。你得到了某个东西,达成了某种心愿,才会幸福。这种幸福本身就是受限的、不究竟的,本身也不能做主,没有保证。

第二种,我们讲的真正的幸福。我们要做一个彻底的转换和革命,从那种从对象中寻找幸福的状态当中跳出来,超越任何对象,回归内心的自性的圆满,找到内在的幸福的源泉。带着这种幸福的境界,生活在世界当中。这样我们不依赖于任何条件、任何对象,而获得一种恒久的幸福。

这是关于幸福观念的一个大的革命,这种幸福观可以表述为:我们不是从这个世界中去寻找幸福,而是我们觉醒了内在的幸福的源泉,带着这种幸福的境界生活在这个世界之中。

你看一个人的境界高不高,可以从这里衡量一下。真正境界高的人,不是因为什么事情而幸福,而是因为他一直幸福,所以他做什么都幸福。如果是因为吃了一顿美餐、得了什么东西而幸福,这种幸福肯定是短暂的、不长久的。所以一个真正幸福的人,他是找到了内在幸福的源泉,活在这种觉醒之中,活在这种宇宙的大海当中,一切具足,一切圆满。这样,他就能够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境遇,而超越现实的缺憾,那就是我们所要追寻的比较理想的境界。

我们再回到一个比较现实的话题。我们要追寻这种幸福,追寻这种解脱,除了从根本上追寻解脱的智慧之外,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到底应该怎么办?要追寻那种不依赖于任何条件的幸福,从现实的角度来讲还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这看起来矛盾,但生命就是这样,并不遵循简单的逻辑,生命有它自身的辩证的逻辑。这里我提两个建议,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第一个建议,要找到你生命的方向,找到一个有意义的事业,既可以安顿自己,又可以造福社会。要发大愿,立大志,要用这种大的眼光,做对自己、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当你找到了这样一个事业,你这一生就会比较安顿,就更有达至幸福的可能性。如果这一条你达不到,做的是没有意义的事情,不能安顿自己,也不能利益社会,那个内在幸福就无从谈起。如果你找到了,我祝贺你;如果你还没有找到,你一定要去找到这样一个事业,能够安顿自己、利益社会的事业。你的一生有了这样一个事业,就有了一个可靠的基地。这样,当你做自己喜欢,同时又能利益他人的事情时,你不会考虑回报的问题,因为事情本身就是享受。我来讲这个课,绝对不是为了什么,而是因为我想来讲这个课。如果我是因为某种别的原因来讲课,那就麻烦了。你一定要把你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变成享受,这样不吃亏啊,你永远是赚的。如果别的还有点什么,那很好,算是额外赠送的;再给我工资也挺好的,我也不排斥。但是我不是为了谁的工资去研究、去读书,那是我的享受。如果我们能找到这样一个工作,这一生就基本上安顿了一半了。

第二个建议,一定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修炼法门,坚持不懈,当作你人生最重要的功课。每天抽时间来做,每天最少抽一个小时,来修一个法门。怎么找到合适的法门呢?一开始我们可以用试错的方法。我们今天会传授很多方法,你可以每个方法练一段时间,练一个月、两个月,直到你找到最合适、最契入的方法为止。一旦找到一个好的方法,那就永远不要放弃,除非你到了超越方法的地步。它就是你随身的拐杖,助你迈过人生的很多坎坷,能够使你的人生不断地向上迈进,能够让你把这一小时修炼所得到的片刻境界,贯穿到你的日常生活当中,融入你的生活。我一再强调,修道不是人生中额外的事情,不是宗教信仰的事情,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头等大事。你要得到生命四层结构的圆满发展,你不去做功夫,光空谈永远不够。所以我们讲的课,不针对任何宗教,你信什么教,我不管,只要是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你要抽时间来做功夫,来进入宁静的内在的空间。要把它当成头等大事来坚持,坚持到一定的时候,你享受到法喜,自然而然地就能坚持下去,就不用再勉强坚持了。让修行成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习惯,业力也是一个习惯,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它,形成新的好的业力、好的习惯。修行是用善业来对抗恶业,但是最高的境界就没有善业和恶业的对立,你就圆满了,也不存在坚持了,你已经打成一片了。这个法门好比是禅者的手杖,“竿木随身,逢场作戏”,这就是觉者的风范,他有一个点打通了,这个点随时伴随着他,遇到任何情况他都能对付。我们人生当中,要有一个法门去练,变成你人生的一个拐杖,永远支撑着你。烦恼的时候,你有这样一个法门可以化解;得意的时候,你练这个法门,可以防止你得意忘形。这样一个法门坚持下去,将保证你的人生平稳、健康地发展。

这也是我们这门课——《宗教智慧与大道养生》的根本目标:首先在理论上给大家建立一个圆满的世界观、人生观,确立生命的方向;第二,帮助大家找到你的拐杖、你的修炼法门。坚持下去,如果你达到了这两点要求,那这两天你就没有白费,你就足够赚了!我也赚了,我也没白讲。

几年之后,如果我再遇见大家,你没有坚持打坐,没有坚持修行,还是跟以前一样,那我们这两天的学习就是失败的。如果我看见你坚持下来了,你的人生一定会发生转变,会有质的提升。我不说你有什么大成就,但至少跟现在相比,你会有一个质变,一个根本的变化。每一天当中你一定要拿出时间来,不要说没有时间,因为这是最重要的。根据你的基本情况,你可以选择早上或者晚上,抽出一个小时,选择一个能够不被打扰的时间,来进行这个内在生命科学的实验。

做修道功夫的实验是很有意思的。包括你“数呼吸”也好,参“我是谁”也好,也都是做实验,这个实验很有意思。你会觉知到你身体当中不断的变化、能量的变化和心灵的变化。不断有进步,不断有新的法喜,这可比打麻将什么的好玩多啦!只不过一般人不知道而已。而且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你知道去修什么,什么是重要的。你不会再搞错目标、胡思乱想。很多人怕练功会出什么问题。出问题是因为一开始他的指导思想就不对,他容易被幻觉、感觉带走。我们走的是康庄大道,不会有问题。

大家行禅的时候,以觉知的心态、修行的心态去“散步”。如果你不觉知,你的散步有助于你身体的健康;如果你带着觉知,那你的散步还有助于你灵性的健康。有觉知地走路,看看有什么不同?观照自己的脚步,当我禅杖敲下的当下,马上停止你的脚步。身体、思想都停在当下,体会那个全能地存在于当下的感觉,但是不要去臆测什么时候禅杖会敲下来。观察你的念头升起后是怎么跑掉的,注意念头之间那一段空隙,心越细的人,越能看到自己的念头。一觉知到念头,念头当下空寂,了不可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