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虚斋主博客中答某网友

(2014-05-28 11:29:52)
标签:

正邪

内道外道

宗派执着

教育

分类: 观虚斋问答

观虚斋主博客中答某网友

(2007年,博文“禅:无门之门”后之评论回复)

 

按:因在观虚书院公众微信号发“禅:无门之门”一文,重温文后与网友的辩论交流,觉得其中颇有令人一新耳目之论,今为醒目起见,将斋主的评论会集成文,供朋友们欣赏。常有网友,观博主只言片语即开始评头论足,主观偏执,情见炽盛,甚至要指导我,此皆不知天高地厚之辈也,吾今已懒得与此等人理论了。观昔日之对话,已恍如昨梦矣!观虚记于2014年5月28日。

 

阁下是龚教授的代言人?我的书你都看不懂,还敢说这些陈词滥调?何谓道?何谓本体?道有自性乎?缘起无自性乃通义,属通教般若,华严所谓之法界圆融,一法圆具万法,非万法同体义乎?真主人不过一指示语,如执实,则般若亦不可说,法身亦不可说,佛性亦不可说,端看你是否悟其语境,岂能由名词定其正邪乎?“张冠李戴,鱼目混珠”正是你等不知各家义理之分际而妄以自己的概念套他家之逻辑,死于句下者也。“把你扔进油锅煎炸一便,还能犹如昨梦否?”此是何等无赖之语!劝君稍有自知之明,若未能亲证实相,少作狂妄之谈。

内道外道,世出世法,向来纷争多矣!若无真实见地,自无中心,跟着流俗之见,拾人牙慧,以所谓逻辑争高低正邪,正是邪见也。同体既是果位境界,亦是因位本具,因果不二,此岂汝所知乎?至于某之所证,早曾声明,未以证果自居,然悟有浅深,亦可有所领悟,应某些道友之请,暂作分享之谈,非欲彰显自己。阁下自以为得道乎?下得油锅否?看你所得,不过逻辑之理,根本未于自心中真有所证,却狂妄自大,对吾所言不能同情了解其真义为何,反以贡高我慢之心,学人之“骂”,此是为人乎?还是自我中心?人不了解自己,说些堂皇之语,想象自己能指点他人,说大谎而不知,真可耻也!某亦不欲与此种自以为是自作多情之辈多费口舌,回复暂止于此。以后若非平实说理之文字,恕不作答;谩骂之词,删之。

本觉本寂之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此须对整个汉传佛学有系统的了解方可谈之,可参看牟宗三《佛性与般若》。逻辑因明乃论理之工具,非悟道之正因,无体证之因位行人,欲以逻辑概念定其高低,往往陷于学者之成见,非学佛之坦途也。因此亦一逻辑,彼亦一逻辑,以此之逻辑而否定他家之逻辑,为不通之论。向来比较佛道者,门户之见多,未能得对方之真义,而徒在自己的门户中排对方之位置,有何益乎!若论顿悟渐修,性修不二,修道次第,不可狂禅自欺等,此亦某所一向强调者,你还是先看清吾之所言再来论说。若不知他人之心意何在,妄以只言片语,发无根之论,此学佛者所为乎?

此一问题非数言可尽,吾亦曾多有论述,不欲再详。米拉日巴有言:“凡有执滞非正见,若有妄念非瑜伽”,内道外道之分,非仅在教法宗派,更在内证境界。若得真实解脱,皆是内道;否则天天谈论究竟之见,而不能去执除障,则为执着正道之外道也。若未能窥见各家教法之内密与深义,以一家之见比附而论其高低,乃无益之事也。吾非一宗一派之教徒,虽视佛教为最近于客观实相之宗教,然亦非主唯此一家之论者,吾求真理,非执教派者。

君之所谈,皆佛教徒常持之观点也。十多年前,刚学佛时,也是持这种观点,以为天下之美,独在此也。经历多年的探索,已知此为偏执之见。这方面的论争已历千年,吾亦不欲再论之也。你保持此见亦可,做一纯粹的佛徒也好,但不可以此到处与人争执,且先深入实践所学,早日证悟,开真实慧,乃可为人。否则,闭户称王,夜朗自大,所知成障,生死到来,用不上力,悔之晚矣。以后关于内道外道之争,除非你已读过与此主题相关的论争文字作针对之谈,恕不再复。祝菩提心增长!

本不欲再复,因你成见已深,说之无益。然为读者负责计,有数点不得不指出:

一、君好以己之境界投射他人,种种观念皆自一己之执着而来。某之路数岂同你当年?吾之意你不能知也。由你经历来看,你当年根本未有真见地,故误入歧途也。

二、吾说从真理,此与遵佛教不相违也。真正的佛教非教条,超教相,诸相非相,一切法皆是佛法,岂同执佛教而排斥一切他教者?故不存在重新皈依的问题,因吾所主,正是真佛教也。佛教向有般若与唯识、显教与密教、南传与北传、易行与难行诸争论,各宗皆主自身为真正之佛教,你又岂能以为自己现在所见为真佛教乎?尚人生再出问题,又当如何?

三、吾说佛道相通,未曾说二者相同,此你所不能解也。相通者,非彼此对立矛盾,而在达者可以见其不相违也。然亦非谓此二家见地境界完全等同也。万法唯心所现,外在的诸家意义,还取决于你自身的理解。

四、君一再提及南怀谨先生,言语多不敬。吾本不想为之争,因此为题外话也。吾虽敬南先生,然思想见地皆自身体认而得,非从之也。南先生之境界,非汝所测,最好不要妄评,招口业而损君福报也。

五、学佛者有二大病,一者盲修暗证之禅师,二诵文执义之法师,前者排斥教理,好言实修而不知义理之分际;后者不知实证,执于成见而妄评实证境界。若非知行合一,行解相应,不到菩萨阶位,请莫作狂言,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此非学佛之正途也,慎之。

言尽于此,我也要告辞了。

你既有此耐心,吾亦作陪,聊赘数语,作蛇足之谈:

一、    你之私见投射是指,因友人之禅病,则见谈禅者即联想为狂禅;因自己曾误入歧途,即想象他人亦如你一样将误入歧途。实则不明所以,想象比附耳。此外之见解,多是逻辑思维而来,不知其局限而成执见。你当然可以找到出处,因此类见解亦常见之也。虽标榜逻辑,实则对中外哲学逻辑之成果皆不知也,而唯是遵佛教之某派之教条观点也。

二、    此处所言一切法皆是佛法,并非指证此境界之人,而是说理具之事。佛教性空无住之旨,岂是只破外道之工具而保留自身之见执?万法皆性空,此万法亦包括佛法也,故佛法本是无限开放之事而无一执可留也,故佛法无佛法相,是名佛法,一切诸法亦无诸法相,故一切法皆佛法也。又,诸法实相超言说文字,此为诸经共明,岂是口说般若、不二、性空即为究竟见乎?说空者不必空,说有者亦不必有,言说皆是有限之事,有其具体语境,岂可从其文字相中谓此为究竟、彼为不究竟?下这些判断,除了满足人的自大与自我外,无实义也!再佛教诸宗,你以为皆是上山之路,然诸宗之间亦一向争究竟之地位而多否定余宗者,你争究竟之逻辑为何不能用之了?为何这般圆融?在某些否定大乘之南传佛教徒眼中,你亦是外道也!你对整个佛学之系统,尚无清楚之分判也。

三、    相通而不相同,正所以明其皆为修养之事而非知识之事,亦各有其特色也。若说不共法,佛教有佛教之不共法,道家亦有道家之不共法,各教皆有其不共法,你以为是最高者,正可是他教视为弊端者也。比较宗教学研究,岂可以一教之标准为他教之标准乎?法住法位,各如其如,和而不同,各美其美可也。

四、    南先生讲课天马行空,故多逻辑之问题,然其内证境界,若无相应之体验与了解,皆妄评瞎论也。吾自叹不能及其万一,君当有自知之明,无论身心修养与济世事功,当世少有其配也!愿君不是空口大话,也要拿点实证成绩来!否则,吹牛谁不会吹?言究竟义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至于断烦恼出生死之智慧,则唯心自知自证也。

五、    君举玄奘大师与永明大师,然此二大师风格完全不同也。永明属中国佛学本位者,圆通无碍,融摄百家,其书且引儒道圣人之言为证,其所信之《大乘起信论》为唯识学者证为伪书,而玄奘则纯为唯识学大师,乃复印度佛学之本色也。此二大家见地根本不同,而君不辨,竟以永明而批南先生,真奇怪也。又,玄奘主要是理论大师,行解相应也是其理论之一,然在佛教中并不以实证为特色也。其不可作为行解相应之最高典范。

既已写出,何必删之!你既望吾参考,岂不亦愿他人鉴之。吾只删无理取闹之谩骂之词,若真实说理,则无删之必要也。

也谢谢你有耐心发这么多教导之言,若是善意,则虽吾不必信其理,亦感其诚心也。再会!

你的意思我早已经清楚了。

龚教授的书我已经细读了,他把道家视为“根源实在论”本就是不负责任的偏见,他对道家并无深入的研究与理解,由此而引起的议论都是无谓之谈,正如道家人批判佛家之论一样。不过龚教授纯从学术上立论,倒无伤大雅,而你引此种学术观点为同调,作为信仰式论断的基础,殊为不妥。我的佛学见地,在《探寻生命的奥秘》及《游心于佛道》中已有论述,一般佛学家本身的思想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对于他家的了解,对于不同语境下的陈述,不能以自家的逻辑去规范之。你对我尚不能作同情了解,别的亦谈不上了。如说自然,为放弃努力,纯属误解。《内丹学深微》“顺逆”章中早已详作分疏。“合一”之语,乃自后天语境而说,道本身无所谓合一也,不能一说合一说是能所二元,《探微》“有无”章论“有我无我”处亦曾论之。佛家自修道上言,亦有本空与觉空之二层,虽万法本空,然人在迷位中亦有执而不空,故须始觉以返空也,此不可谓为能所对立。除非不言,一说即有能所对立相在,只是在明白人虽有相而无相,在不明白人虽谈无相而亦有相也。在此吾无睱深论亦不欲详说,总之,此事深微,非浅见所可识。也。

“文字责任重大,需高度谨慎”,同勉!探求真理之人,宜以高度的责任心寻求正法,但亦不可固守门户之见,在未证究竟位之前,不可过于自信自负,宜保持一定程度的开放心胸,免得他日对以前所持之见又作忏悔。在佛家内部,亦有种种执见,某些大法师不是视禅及中国佛教皆是“真常”论,近于外道吗?执小乘者谤大乘,执大乘者谤密乘,执理者废修,执修者废理,种种偏执,何其多也!望诸道友严格要求自己,不作空谈无益之争论也。

 

 

 

观虚书院课讯:为方便学员更好地安排时间,观虚书院原定于20149月19-21日将于北京天开寺(房山龙门生态园景区)举办的《宗教智慧与大道养生》秋季课程,将改为201410月2-4日举办,欢迎报名。我们将根据报名时间的先后录取学员,满额后的学员自动归入下一期。


 

【联系方式】:

    新弘:13691365962;贺临:18611196100


-----------------------------


以真理的如是为力量

以智慧的感召为魅力

以法界的无尽为胸怀

以诸佛的愿力为导向观虚斋主博客中答某网友

继孔圣绝学,传太上道脉,续佛祖心传,融三教于一体,会万化于一心。观虚斋主戈国龙,学者,精神导师,观虚斋教学创始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多年来学修并重,佛道融通,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现代运用,继承传统,面向未来,成立观虚书院,发展观虚斋教学事业,为现代社会服务。  观虚斋教学是继承传统、融会新知的新型教学体系,呈现了一种系统而又开放的全新框架,任何宗教或无宗教背景的人士都可以从中获得一种对精神成长与灵性奥秘的普遍问题与根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并超越诸修行方法间的藩篱而进行更深入和有意义的探索。

  微信公众账号观虚书院(微信号:guanxushuyuan)推送的内容精选自观虚斋教学中富有启发性、原创性的智慧教言,以语录、对话及短篇为主,同时,也及时推送观虚书院的教学资讯及观虚斋主戈国龙教授的最新动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