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观虚斋教学事业的发展愿景
(2011-10-12 11:53:52)
标签:
愿景文化观虚斋教学 |
分类: 观虚斋宗风 |
昨天到单位,下午会见了一位读者,除了给她讲解静坐的要领与方法外,也谈到我未来弘道的一些设想。因为她是一位企业家,也提议我应该出来弘法。借此机缘,在这里对观虚斋教学事业的发展愿景略作陈述。
首先,是要创立观虚斋教学的课程体系与文化体系,并对观虚斋文化思想的传播方式做出有效的规划设计。这是整个观虚斋教学事业的“软件开发”部分,也是开展观虚斋教学事业的“核心技术”与“创新成果”,是发展观虚斋文化传播事业的基础与前提。
其次,是筹备成立一些拓展观虚斋教学事业的基础平台。包括“北京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道禅文化研究中心”两个虚体平台,这些平台主要是用于对外宣传及组织活动,也可以作为“观虚书院”的挂靠单位。为此,需要团结一些北京市有能量的精英人士并与社科院高层有所接触,才能顺利把相关组织机构成立起来。
第三,是建设观虚斋教学的实体机构与观虚书院的实体道场,作为观虚斋教学的北京总部及教学基地。成立“观虚斋道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作为观虚斋教学企业化管理的综合机构。
我倾向于团结一批认同观虚斋教学理念的道友,把弘扬观虚斋教学事业当作一种“公益事业”来做,由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家来赞助,建立观虚斋教学与“观虚书院”的道场。商业化模式也有其优势,有助于迅速拓展教学规模,但会损害观虚斋教学的质量与形象,所以第一步先不考虑商业化运作模式。可以在弘扬观虚斋教学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一些捐助,积累一些物质基础。所有的捐助都将用之于观虚斋教学的公益事业,而不是捐助给个人。
我们有寺庙、道观、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有宗教教职人员开展宗教弘化事业;但宗教化的模式只适用于宗教信众,不适用于广大的社会人士。观虚斋教学事业属于尘世中的净土,它将神圣的精神世界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广阔土壤之中,将宗教的核心精神以现代的思想方式与表达方式传达给普通的社会人士。我们不采取宗教化的形式,而是以一种生命智慧的文化传播方式进行教学;虽没有宗教的外衣,但其核心精神是相通的。
在传统的寺庙与世俗的市场之间,观虚斋教学将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在普通人的生活世界与神圣的宗教解脱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如同宗教事业需要广大信众的支持一样,观虚斋教学也需要广大的学员道友的支持,但我们不是一种金钱的交易,而是共同开展一项促进精神成长与社会和谐的伟大事业。
我们可以有这样一种有别于宗教场所的“道场”,它是一种文化书院,是传播精神产品、促进灵性成长的综合机构。它有教学的场地,优美的风景;既有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也有一定的旅游娱乐设施,是现代人寻求精神家园与身心修养的理想的场所。在北京建立一个示范性的观虚书院教学模式之后,可以将这种文化传播的方式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创建一整套的教学课程与培训方式,培养一批教学师资,然后以“连锁经营”的方式加以推广,在后期适当地采用商业化模式加以运作。
这些是我对未来开展观复斋教学事业的一些初步设想,一个宏伟的愿景。但一切都需要各种机缘,我只是顺应时代大势,尽力而为,首先提升和成就自己,才有足够智慧与德行来开展弘道大业;至于最后能否实现我的设想,我也只是随缘,我没有执着与野心,只有利他的愿力。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前进道路上种种不可预知的困难,既踏踏实实地搞好各方面的工作,同时也要随顺社会上的现实因缘。愿观虚斋教学事业能得到更多有远见卓识的朋友们的支持,愿认同观虚斋教学理念(请参看本博“观虚宗风”系列文章)、与观虚斋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家和我联系,让我们一起为推动灵性成长、促进社会和谐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