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济南讲座的结束语

(2011-03-13 07:43:24)
标签:

济南讲座

结束语

杂谈

分类: 观虚斋教学

下面我们再讲一些结束的话。因为在开始我们不是给这本书作了一个“序”吗,下面我们再作一个“后记”。正如我在序言里面所说的,这次的讲座,我们不是站在某一个特定的宗教的立场来宣讲宗教的教义,而是透视各种宗教背后的那个奥秘;我们也不是用某种特定的宗教语言来讲课,虽借助了某些宗教的概念,同时我们又给予了一个现代的、从我自己出发的一个表达。这个专题讲座的目的,是让大家对真正的修道,对修道的真正的原理和方法建立正见,建立一个深层次的认识。

所以这次讲座,可以说从“超越学术”进一步发展到“超越宗教”。“超越学术”不是否定学术,而是在学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直探其基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的理论旨趣;“超越宗教”不是否定宗教,而是不再拘执于宗教的外层表现形式,揭示诸宗教的核心精神要义。此次因为面对的听众没有特定的宗教背景,我不需要在佛教或道教的体系中来讲解,而是基于自己的体验和理解,用自己独到的方式对修道思想的精义做出现代意义的表达与诠释。

至于你是学佛教也好,学道教也好,甚至你是信基督教也好,信什么教也好,练什么功也好,不管你具体练什么功,这两天所讲的东西,对你都是有指导意义的,都是有帮助的。我们不是来给你提供一个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给你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根本的思路,一个方法,一个炼金术。

我所讲的“修道”概念是指一个人向着他的可能性的成长,是一种综合的智慧与修养,以使人获得身心灵全方位的、整体性的成长,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有素质的、身心健康与和谐统一的人,让人获得心灵的自由与解脱。这样的修道课程,不局限于宗教,不属于少数人的专利,不是逃避世间厌离人世而是在世间的生活中提升心灵的品质,它属于每一个人,且是一个人的必修课,是人生至关重要的头等大事。因为没有身心的健康与和谐,没有精神的家园,人生中所有的成就都是无源之水,失去了根本的基础。所以,这种修道课程不是为了某个特定的人群,而是试图为每一个人提供一条探寻生命奥秘、寻求精神家园的道路与成长的可能性。这种意义上的修道,不属于宗教,不同于气功,不同于养生,更不是一般的“成功学”,它实际上就是真理的探寻、智慧的探寻,它承接了远古以来的神圣真理与传统中的精深智慧,同时又加以现代的表述与现代的诠释。

我们提醒你,让你能够做自己的主人,不为自己虚幻的假我,或者头脑的错觉所欺骗,回归你真正的精神家园。我们没有给你解决某一个具体的问题,但是我们给你提供了一个解决所有问题的一把钥匙。

做这样的一次系列演讲,应该说是我心里的一种“隐秘的渴望”,我一直有这样一种设想与愿心,想要开展“观复斋教学”的事业,但一直没有放到“议事日程”上来。济南市传统文化研究会赵卫东博士的邀请,成为了一种“催化剂”,促使我不再考虑条件是否成熟,给了我一次“心灵探险”的历练。

观复斋教学分成两大系列:一是经典讲解系列,二是观复斋教学课程系列。这两个系列都已经有了开端,去年香港的演讲属于经典讲解的系列,这次济南讲座属于观复斋教学课程系列。观复斋教学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不是宗教,不是气功,不是养生,而是一种生命的教育和智慧的探寻,是伟大文化传统的现代展现。它倡导理论与实践、入世与出世、自觉与觉他的完美统一,入尘不染尘,修道在人间;它超出宗派而又立足传统,面向现代社会与现代人群,展现一条寻找智慧与解脱的心灵探险之旅,让更多的人找到身心灵的和谐发展之路,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从事于观复斋教学的事业,将是我此后人生全力以赴的根本大事,我将努力开创灵性教学的新世界与新局面。

观复斋教学有“宗风”而没有“宗派”,有教学的体系但不是一个实体的组织。那些和我们有着共同的精神追求的同道,都可以是观复斋教学体系的参与者与同盟者,成为推广观复斋教学的成员,其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宽泛的心灵的相通与联盟。欢迎一切认同观复斋教学理念的同道和朋友积极加入到观复斋教学事业中来,让我们一起为一个更美好、更和谐的新世界的到来贡献自己的智慧与才华!

这次讲座的录音记录将成为观复斋教学体系中的一部重要的基础教材,它将成为我在现代社会面对社会上的一般人士弘扬修道真理的一个最初的成果,这也是观复斋教学体系的一个新进展、新突破。非常感谢赵卫东教授的学生们,你们将完成这次讲课录音的笔录整理工作,你们的辛勤劳动,将使这次讲座的成果能够与更广大的读者们一起分享,我也要替本书未来的读者们谢谢你们!

各位听众的理解有深有浅,有的人有基础,有的人没有基础,你们会有各样的感觉、感想。我们还有一个机会,就是今天晚上的七点半到九点半,我们有一个座谈,一个对话,有一个交流,我会尽我所知尝试着回答大家的提问。

最后,感谢济南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的大力支持,感谢赵卫东教授的邀请,感谢在座的诸位能够坚持听下来,能够真实地和我在一起。我还要感谢我自己,感谢我这两天来认真的、从心里面流露出来的演讲,这是很难得的。

在去年一月份,我在香港的讲座里面,在最后的时候,我跟他们开玩笑。我说,我是以一个学者的身份在学术界混的,但是那次讲座我是以一个讲道者的身份给你们讲道的,所以那是第一次讲道,我说那些听众是“黄埔一期”的学生,要珍惜。今天我要说,你们也是“黄埔一期”,为什么呢?因为那次是在道教的框架里,面对的是道教学院的学生所做的讲座。而用这样的方式,用超越传统的方式,不从某一个特定的宗教来讲这个核心的修道的原理和方法,这也是第一次,所以你们也是第一期的听众。

你和我一起第一次听到了这次讲座。在讲座之前,我甚至不知道我到底要讲什么,虽然我上课时有准备一张纸,但那上面只是有几个字而已。在整个讲座中间讲到的很多东西,其实是我们共同研究的成果。你们的存在,你们在这里听,也给了我灵感,有一些话是因为跟你们在一起才产生的。所以我们要共同庆祝这次讲座的圆满结束,谢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