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哲学家的精神家园,在哲学的王国中,哲学家找到了他生命的支柱和精神的寄托。
哲学家是哲学的创造者和研究者,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理论思维的高峰,总是与哲学家的人格和体验相联系,总是与哲学家所处的环境和生活经历相联系。哲学家的生活,就是他的哲学;哲学家的哲学,就是他的传记。
促使哲学家探索哲学的动机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因为哲学家有常人所无法体验的人生情感,诸如生存困境、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以及由此而生的卓越的孤独。在世俗的生活中,哲学家无法寻找到共鸣和解放,因而企求通过哲学的求索而得到内心的自由和安宁。其次,哲学提供了一种把握世界和内心的思想体系,哲学家通过哲学实现了生命的觉醒和对宇宙的相知。哲学家站在峰顶俯视世界与人生,有一种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的感觉,并且通过他的哲学,影响现实的人生,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追求最高的完美和理想。
不仅如此。促使哲学家探索哲学的最根本的动机,我相信是追求一种类似“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境界。不管世俗的哲学家怎样把它视为“神秘主义”,我坚定地认为:神秘体验和神秘境界是古今中外一切卓越的哲学家的共同体验,它提供了一种人生的终极价值和最高境界,是超越自我追求永恒的必由之路。我所看到的是,不仅东方哲学贯穿着一条神秘主义的路线,即使在西方,也通过不同的方式达到了类似的境界。这种体验和境界,是一种天人合一明心见性的功能态,通过对这种境界的探索,才能深入古代哲学的核心。
哲学家学习哲学,实质上是和古今中外的卓越的人物的对话与交流。哲学家独特的体验和崇高的追求,显然不能在与流俗的人物的交往中得到理解,相反只有在和古人的神游中得到满足。哲学家走进古人的内心,与之处于同一境界,因之体验到一种心心相应的喜悦,获得一种冷暖自知的快乐。同时哲学家也就走进了自己的内心,体验到一种身心的交流。在哲学的求索中,哲学家走出了他日常生活的狭隘、单调和平庸,而将思维的天地拓展到无穷无尽的时空。古今中外一切伟大的心灵所显示的智慧之光,使哲学家洞察幽微,大彻大悟。
哲学家创造新的哲学,实质上是体验一种新的生活,进入一种新的心灵境界,创造一种新的价值体系。在哲学的创造中,哲学家思想飘逸,智慧洞明,融古今中外于一体,挫天地万物于笔端。
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哲学家都能进入哲学的境界。那些浅薄的自以为是的学究们,总是带着一种固执的偏见去学习和研究哲学。他们不是努力去探索古人的真知灼见,不是设法去理解古人,与古人处同一境界,而是把自己的偏见强加给古人,给予牵强附会的评说,以其无知而笑有知。他们把哲学的研究当成某种“主义”的宣传,自以为掌握了最后的真理,可以毫无顾忌地对他们根本不懂的东西说长道短。他们以自己的条条框框去建立所谓的哲学史的科学体系,结果却恰恰相反,将活生生的思想弄得支离破碎。往往最不科学的东西却被标榜为科学,这是思想史上的悲剧。在学术王国里,任何先入为主的成见,任何文化上的专制都是学术繁荣的敌人。只有让各家思想平等对话,相互交流与碰撞,以多元开放的心胸,以自身的体验和境界去融会贯通,才可能获得学术的真理。
哲学家的一生,崇高而又孤独。孤独对哲学家来说,是创造的源泉、灵感的故乡,而决非庸人的无聊和自我折磨。哲学家以他绝高的智慧和境界,获得一种圆满和觉悟,并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哲学家并不出世,而是融出世于入世;哲学家并不怪异,而是寓卓越于平凡。他不一定信仰宗教,但不乏宗教的体验和类似宗教家的境界。在我看来,哲学的最高境界正是宗教中最纯粹的本质。
哲学家看上去默默无闻,沉思无语,似乎与这个世界了无联系,但他身上深藏着人类的智慧。他的哲学一旦为世人所接受和实践,将以雷霆万钧的力量振撼世界!
哲学是文化的灵魂,哲学家是人类的精英。我爱好哲学,更祝福真正的哲学家。我将与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一起并肩论道,共同探索永恒的宇宙人生之谜。
按:此篇日记作于92年10月30日,时在抚州师专,闲读哲学,准备考研。录自《游心于佛道》,第一章,第38-40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