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来面目

(2007-09-05 20:21:21)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观虚斋妙悟
 

  我们后天的意识总是对于某种对象的意识,即意识的目光总是投向某一个客体,这个作为意识对象的客体在不停地变换,而我们的意识也在不停地思量分别。

  不仅是外在的客体是意识的对象,就是我们自身的身体、感官、情绪也都可以是我们意识的对象,同时我们的心灵的仓库里本身就蕴藏着无数的印象,这些印象也作为思想、观念等意识对象出现在我们的意识里。

  意识在无数的对象中迷失了自身,我们的意识已经习惯于分别对象而遗忘了自身,我们没有对意识本身的自觉。

  如果一切的意识对象都没有呈现,而意识自身作为意识的对象,意识自己觉悟它自己,这时就呈现出意识的原初的状态,也即是没有任何对象化的纯粹意识,这个纯粹的意识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只要是对象化的意识,就不是意识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无对象化的意识自身。当本来面目呈现时,因为它没有任何具体的意识对象,它也就不被任何对象所限制,所以它就是无限的意识,意识之光遍照宇宙!勉强形容为皓月当空,月光无分别地照临九州万国。

  从意识对象上说,本来面目一无所有,它没有任何具体的对象去加以特别的关注;从其意识自身的无限性来说,本来面目无量无边。修道的核心就是回归我们的这个本来面目,这个本来面目才是真正的我们自己。

  但我们已经习惯于认同自我,而自我只不过是由某些固定的意识对象所集合而成的对于自己的观念,这个自我本来是不存在的,它只是我们的一种执着。

  我们认同于有限的自我,而忘记了无限的真我。静定之中,返观一觉,这时意识不再向外追逐对象而回转来观看自身,这样就可能体验到本来面目、真性本体。但这一刹那间的体验还不能长久地保持,意识的执着的惯性使我们很快地又开始向外追逐,生起种种分别心,或者由于对本来面目还不熟悉,一下子进入这个状态还容易生起欢喜心或惊恐心等。

  所以,能不能见到自己的真性是修行的重要关口,见性标志着你已经从重重习气的包围中突破出来,打开了心灵的窗户而看见了广阔的天空,这样你就打开了眼界,不再与从前一样局限在自我的小天地了。

  见到真性以后仍然要继续深入静定之中,慢慢调节自己的心性,起了念头不跟着走,了知念头本是真性的作用,随时回归真性本来面目。当你追逐念头,就遮蔽了广大的真性;当你认清念头的本质,不随其流转,真性就一直呈现。

  这个觉察的过程需要继续深入,一直融入到你的日常生活之中。于生活中起心动念,了了觉知。能觉,则念头即是法身;心迷,则觉海化为红尘!

   这个过程,就是彻底打破业力的房子,而变成那个天空本身。你不是透过窗子看见天空,你就是那个天空,这就是得道。得道并不是得到某个东西,得道只是回归你本来的自己,你本来就在道中,只要去除执着的障碍,你就是道。

  这个本来面目是永恒的精神实体吗?
  不是实体,因为它不是可以规范的对象物;但可说是永恒,因为它超越于时间的分别。
  不是的话,究竟是什么?
  它什么都不是,因为它不是我们所观察、想象的对象;但它也什么都是,因为一切对象在其中显现。
  终极地说,我们对它不能说什么,我们不知道。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向外找,迷失它就有痛苦的轮回;向内证,证悟它就有清净的解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