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越宫心计:给你一个好看的庄子

(2011-11-28 23:16:57)
标签:

文化

给你一个好看的庄子

 

   王扉

 

 

某日和友人聊天。发现她正在着迷所谓的“穿越”。我于是跟她卖关子说,我想停下手中在写的《化蝶:庄子的密码》,赶写一篇专栏文章《给所有想穿越回大唐的女子》。据说某女子背了无数唐诗汉赋,志在穿越回大唐。一梦醒来,她偷眼朝铜镜瞄了一眼,只见自己国色天香,身材性感,却身着道袍,成了一位女道士。想起穿越前的种种努力,不禁悲从中来,感慨命苦。这时,只见有侍女来报:“太真娘娘,皇上驾到……”

友人是位85后。平时我们彼此都不太对付,属于话不投机半句多的那种。这回,她倒饶有兴趣地追问起我,后来呢?我说,后来她就后悔当年穿越前怎么没想到要背庄子。要知道她喜欢的那个男人,也就是唐玄宗,在开元年间就已设“道举”,将《老子》、《庄子》、《列子》、《文子》列入考试科目。到了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玄宗更是下诏将老子封为上圣,庄子等人封为真人,改其子书为经。连她成为女道士都是这个男人的精心安排。于是她只好加紧研习老庄,直到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才被册封为贵妃,这才得以专宠后宫,使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友人闻语先是一愣,随后哈哈大笑。

我接着一本正经的对她说,像我这样闷骚的宅男,最大的梦想也是穿越回大唐盛世。这不,研习老庄不就是在认真做穿越前的准备。要知道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唐玄宗颁布御注老子于天下,从此道家之学成为唐朝国学。我穿越过去好赖也能混个“国学才子”。在隔年以后的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我会记得为在马嵬驿香消玉殒的贵妃娘娘掬一把同情的泪。

友人问,你这话扯得还有边不?这下,换我哈哈大笑:以上纯属扯淡,下来才是正题。有没有兴趣想象一下,一本好看的庄子读本应该是什么模样?

友人又问,有穿越不?

我说,这个可以有。所谓穿越,不就是让不同时空的人进行对话。其实,庄子其人就挺穿越的,两千多年了,世人连他的籍贯都还没搞明白,有人说他是楚国人,有人说他是梁国人,有人说他是宋国人。他的事迹见于史记,曾经做过蒙地的漆园小吏,相当于我们今天地方基层的一个小公务员。就是这么一个前小公务员,居然可以是多国之君的座上宾,还被大名鼎鼎的梁国相爷惠施误会要跟他抢相位。他敝屣富贵、不求闻达,怎么也不当官,结果弄得没了吃和穿,出门跟人借贷,还碰了一鼻子灰。生不为“裸官”,死却求“裸葬”……这样种种不可思议的事情都能在他的身上发生。他希望“相忘于江湖”,可江湖上到处都是他的传说。而且名气在后世越来越大,道家的大旗本来是“黄老”,到了魏晋变成了“老庄”,到了大唐,他被封“南华真人”,从此他成了道教里名正言顺仅次于老子的“千年老二”。庄子的书里的那些故事本身就挺穿越的。孔子一有问题就跑去见老子,庄子可以和骷髅进行对话,出门“打酱油”被抓的神龟可以托梦宋元君,蜗牛角上的两个小国家可以为争夺地盘而战……

友人想了想,这么说来《庄子》一书甚是好玩?

我说,不光好玩,还充满谜团。比如这么一部被唐玄宗敕封为《南华真经》的道教经典,它到底有多少字,多少篇?到如今也还是一笔糊涂账。西汉的司马迁说它有十余万言,东汉的班固说它有五十二篇。而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庄子》,却不到七万字,只有三十三篇。据说是在魏晋时让一个叫郭象的人删成的定本。这个郭象注庄子,那是打着庄子的旗号反庄子,对先秦的庄子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改造工程:一是瘦身二是易容。什么名教即自然,无为即有为,安分即逍遥,这些似是而非的观念,庄子地下有知,当惊起而吐血。就是后人不察,居然将其捧为庄学大家。

友人复问,难道后人中就没有人抓他的包么?

我说,当然有啊。只是后人没有办法穿越到先秦、两汉,看不到庄子的原本,于是只能勉强接受郭象这个糟糕的定本:总计三十三篇,《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其中的内七篇,体例和内容看,相对比较齐整每一篇的篇名都是三个字,而且都是对于该篇大意的概括,这和外杂篇只是任取篇首的文字起名截然不同。这也是今人多认可内七篇应为庄子自著,而外篇、杂篇或为庄子后学所为。

当年苏东坡心喜《庄子》,多次研读,最后怀疑《盗跖》《渔父》《让王》《说剑》四篇为伪作。但他的这个说法直接越过了郭象,干上了司马迁。因为司马迁在《史记》中所称道的庄子名篇中就有《盗跖》《渔父》。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爱庄子爱到考证真伪的苏东坡如果穿越到西汉,会不会和爱历史爱到据理据争的司马迁约架?其实,只要司马迁能拿出一部先秦的庄子原本,大概就可以轻松摆平苏东坡。所以说,考据这事还得靠时间和空间来解决,时间和空间不够的话,很多人努力做的解释,只要后人“穿越”出一个新的证据就会全盘颠覆。比如像在长沙马王堆挖出个帛书《老子》来,有多少靠解释《道德经》吃饭的专家就彻底坐不住了。在庄子一书的真伪上,我还是期待我们的考古学家更给力一点。

友人沉默良久,说:这话靠谱。

我再次笑了,说,砚池堂主人是一个靠谱好才子。他写作《化蝶:庄子的密码》的目的就是:带人们穿越古今,用密码打开庄子。

 

(摘自广西师大出版社即将推出的重点图书《化蝶:庄子的密码》之“解经闲谭”,王扉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