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曾看过一篇文字,说《红楼梦》的原始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一位湘籍人士。其立论的根据是《红楼梦》一书中存在大量的湖南方言词汇。这当然是一个近乎笑谈、很不严谨的推论。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红楼》中存在这么多的湖南方言,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长沙不是苏州,不是南京,不是北京。长沙与后列举的这三个城市,其地理位置相距甚远,民间语汇,咬词嚼字应是南腔北调。在宝玉、黛玉的故事发生地千里之外的湖南话,竟然出现在了《红楼梦》里,还使用频率颇高。或许,真有那么一位湖南人,在曹雪芹的成长经历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以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曹的谈吐和为文。这也只是一个推论,同样很不严谨。用胡适的话来说,我只是在“大胆假设”,还没有走“小心求证”的程序。
想起这个话题,只因今天在翻看《红楼》时,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有一句话突然跃入眼帘:
“这冯公子必待好日期来接,可知必不以丫鬟相看。况他是个绝风流人品,家里颇过得,素习又最厌恶堂客,今竟破价买你,后事不言可知…… ”
这段话是门子转述其内人劝甄英莲的话。 甄英莲年幼被人拐走,养大后带至他乡转卖。被一乡宦之子冯渊看上。冯渊“自幼父母早亡,又无兄弟,只他一个人守着些薄产过日子。”“长到十八九岁上,酷爱男风,最厌女子。”“这也是前生冤孽,可巧遇见这拐子卖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这丫头,立意买来作妾,立誓再不交结男子,也不再娶第二个了……”
由此前后语境即知,门子内人口中所言“堂客”,就是湖南方言中的“堂客”,意思就是“男子的老婆,屋里人”。这是一句典型的湖南方言。
写此文前,我在网上找了找,找出了当年提出“红楼梦作者是湖南人”论点的上海学者邓牛顿及其论文《〈红楼梦〉植根湘土湘音》,以及陈四益先生反驳其观点的文章《不可靠的证据——谈所谓 〈红楼梦〉的湘土湘音 》。两篇文字针尖对麦芒,我将它们的链接分别附在下面,有兴趣的博友可以点进去看看。
《〈红楼梦〉植根湘土湘音》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3-08/06/content_1013184.htm
《不可靠的证据——谈所谓 〈红楼梦〉的湘土湘音 》
http://www.gmw.cn/02blqs/2003-10/07/03-00C9EE92B712EBDE48256E0B0024AA66.htm
有趣的是,邓牛顿一文,一气列举了在《红楼梦》中发现的19例湖南方言。其中有我从小就熟知并在口头常用的“样范”“讨嫌”等用语,但遗憾的是,他却漏掉了这条湖南人都知道的“堂客”。呵呵。
还有多少湖南话藏在《红楼梦》里?笔者此文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有发现的湖南老乡可以跟贴上来,与大家分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