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地难见真精英

(2006-09-15 12:04:56)
内地难见真精英
(图:李文认为当下的中国,有富人,无精英。王扉摄。)

 

尽管李文很不情愿被人提到时总是冠以“李敖之女”。但她在北京这几年来投诉不断,官司一波未了、一波又起的壮观景象,却是颇得其父真传。7月的一个周末,当我们在北京三里屯附近的一家国际餐厅见面时,她跟我又说起最近两个案子最新的进展和备受的压力。她问我,你觉得这边的人们到底懂不懂得我这样坚持是在做什么?

 

去年9月,李文的父亲李敖在凤凰卫视的安排下,有了一次“神州文化之旅”。我记得李敖在北大的讲台上,跟北大的学子讲到精英的责任问题。他说,“你们到了北京大学,不要以为做自了汉就得了,不要以为了到美国得了博士就完了,大家可以看到李文就是典型的例子,到了美国得了博士,得了什么,会失落的。”

 

他说,现在大陆人,不是他心目中以前的大陆人了,“为什么说我不伤感,我不能伤感,我看到的北京是什么北京,我到店里的时候,他看我知道我买不起这杯东西,他会倒杯茶给我,那样彬彬有礼的北京已经没有了,现在是处处设防的北京,当你对人处处设防的时候,人没有信心了,人变坏了。”他说,各位想想看,今天你们的责任是什么?在这个演讲的最后,李敖说,“今天我做个样板给大家看……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富不能贱,时髦不能动,我敢讲真的话。”

 

李文托工作人员将父亲这场演讲的录影刻成了光碟给她,她拿它相赠身边好友。当时她也送了我一片,并和我提到演讲中的这一细节。李文明白,知女莫如父。

 

 说到父亲,李文说没有人可以和爸爸相比,那是她最崇拜、最佩服的人。她说她和爸爸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并不多。她出生时,爸爸已经入狱了。在她十二岁以前,她跟爸爸住在一起的整个时间,加在一起不超过一个星期。但那时候,被关在监狱里的爸爸给她写了很多封信。大部分用中文,也有一些英文,有点像他编写的育女教材,每封信都有不同的主题,比如这封信讲“鳄鱼的眼泪”,下一封就是“从鸭嘴兽到水獭”,而且还附有漂亮的插图。信的开头永远是“亲爱的小文”。后来父亲出狱了,这些信结集成为了一本书《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

 

李文说,她记忆深的还有小时候和奶奶帮爸爸剪贴报纸数据。 “爸爸搜集、整理资料是世界第一流的。我小的时候经常看他在撕书,这里扯下一页,那里割下一块,他认为书是死的,只有变成整理过的资料才是活的。”“那时我看他每天都在玩这个,该剪的剪,该抄的抄,该影印的影印。自得其乐。”在搜集资料的方面,李敖从小就教导李文先掌握证据再说话。只有掌握足够的证据,才能跟对手玩,才能“用你的规则出你的洋相”。

 

在李文14岁的时候,父亲给了她一张她去美国的机票,说,“你应该学习独立过自己的生活。”从那时起,李文就开始了独自一人面对外面的世界,学习和工作,处理和照料自己一切事情。在此期间,她有过一次短暂的婚姻。她说,“那时自己特别叛逆。爸爸失望生气得都要和我脱离父女关系了,我还是和中学男友跑到拉斯维加斯结婚了。不久我怀孕了,在怀孕中我才发现自己长大了,原来我想要的生活并不是那样的呀,于是在生下女儿半岁时,我回到纽约重新上学,最后得到了博士学位。” 2002年底,李文由美国回中国北京定居

 

 笔者第一次和李文见面,是去年“李敖神州文化之旅”前夕。那时我和她约一个专访,谈谈女儿眼中的李敖。当时圈中传闻李文是一个很“事妈”的人,搞不好你一语不对就会被她“咬”上。但那次采访出人意料地顺利。一个别的媒体熟识的同业看到报道后,问我,你怎么访到的李文?她说当时她也做李文的一个访问,结果打电话预约时却遭到李文“好一顿斥责”,追问她电话号码哪来的。我后来向李文求证,李文想了想说确有其事。她说,第一次打电话给她的人,她按惯例都会问你的电话号码从哪里拿到的。当时那位同业被她问到时含含糊糊、支吾再三,最后把她给惹火了。她觉得一个人诚恳的态度很重要,这是一个人和他人打交道最基本的礼貌。

 

李文是美国教育学博士。目前她在国内除了维权以外,最想做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希望能传播自己的美式英语教育观念,改善国人学习英语的方法,另外一件就是普及礼仪知识,这样一些有钱人才不至于浑身名牌却一张嘴就露馅。她说,中国有句老话叫爱之深,责之切。在北京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穿睡衣的人、随地吐痰和掀着肚皮的人你还能在大街上看到,你觉得搭调、雅观吗?她说,我是急啊。我希望传播理念,促你改变。于是,她在北京的一家晚纸上曾开专栏:“有‘李’取闹”;她给时尚杂志写李文教你学礼仪系列;她写书痛斥中国新富阶层,称他们是“伪贵族”。“他们不懂得室内装潢,不懂得歌剧,不懂得民间艺术,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得回馈社会。甚至没有基本的礼仪熏染……”

 

在笔者问道她认为中国目前有没有精英?她说,中国现在有了很多的有钱人,但远还没有培养出精英。精英是什么?精英其实就是社会上芸芸众生的“模范生”,他们懂礼仪,有公德心,有公益心,有使命感。一个精英在国外就是一个国家民间大使的形象,而中国太多的人有钱人到了国外基本上就是一个“二等公民”,在国内只管捞钱,也不贡献;在国外定居只管买房,送小孩念贵族学校,却不参于当地的政治经济活动,也不贡献,这是什么精英?在国外,真正的精英是懂得“less is more ”,像比尔·盖茨、巴菲特将财产的百分之八九十都捐了出来,回馈社会。而中国的有钱人却是越有钱越贪婪,“more is more”,学国外的精英抽雪茄、开跑车、穿阿玛尼,但你的思想内涵和教养水准都跌到地下室去了,怎么学都学不出人家精英的样来。现在的中国充斥着太多的伪精英,还有一大堆的伪精英读物,但就是真正的精英,难得一见。

 

李文常以一位学者的一句话自勉,“道德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还没有结束……很多情况下,做好人的变成大傻瓜。这好比在红绿灯下,很多人闯红灯,那些遵守交通规则的少数人则成了‘傻瓜’。可正因为这群傻瓜,我们的道德才不致垮掉。”她说,只有愿意做这种可敬的“傻瓜”的人在中国多起来,中国才能逐渐成长起来真正的精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恋上你的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