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拣到这张纸条,我爱你》是我喜爱的女歌手齐豫的一首同名英文金曲。初次听到这首歌时是在大学校园。那时我有一个音乐系的女友。她对我不倦地传授音乐知识。我开始懂得一些变奏曲、回旋曲、交响曲的结构构成。写文章时也受到影响。这篇根据齐豫金曲写的小散文,就是用变奏曲的结构(A+A1)写的。这都已是10年前的事了。我与她不见也快十年了。希望这么多年她一切都好。
谁捡到这张纸条,我爱你
落叶一地。
又一个夏天来了,又去了……一个老人孤独地行走在一条寂静的街道上。“快了,还有一年。”他喃喃自语。
街口是一个孤儿院。一阵风吹过,孤儿院门前的落叶随风扬起。飞舞的黄叶之中夹杂着的一张纸条,跌落在老人脚旁。
老人用颤抖的手拾起了它。纸上是歪歪斜斜几行稚嫩的笔迹。望着这稚嫩的笔迹,老人的泪水不禁掉了下来——
“谁捡到这张纸条,我爱你。
谁捡到这张纸条,我需要你……”
孤儿院矮墙的背后,一个小女孩的脸庞紧紧地贴在玻璃上。老人看着小女孩,心里默默地想着:我也一样,孩子。
隔着矮墙,他们面对面会心地笑了……以后的日子,在笑声和雨声中,女孩和老人度过了一个并不太寒冷的冬天。
落叶一地。又一个夏天来了,又去了……小女孩在矮墙背后默默地等了又等,老人却再也没能出现。
最后,小女孩似乎明白了什么。她黯然地回到了她的小房间,拿起蜡笔,又开始写着:
“谁捡到这张纸条,我爱你。
谁捡到这张纸条,我需要你……”
——每当我们凝视静穆的天宇,而生命就象一道流星遽然地划过天际。若不是为了爱,若不是有人需要我们,我们又何必来这人世间走上一遭呢?
“布谷鸟在城市夜里轻声呜叫,我们找到了欢乐又忘记了忧伤。我以为我一直在生长,可以永远听到你歌唱……”人的生命渺小如蜉蝣,只因有了爱才变得这么亮丽、富有质地。
谁捡到这张纸条,我爱你。
(刊于1997年1月的《分忧》“卷首语”,1997年4月号《东西南北》转载)
今天清明节。它是我国民间重要的八个传统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去年有媒体报道说韩国已将其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祭”申报了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这让国人颇受刺激,舆论也一片哗然。据说,我国政府正在考虑将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吾辈期待中。
在这里,抄几首自己私爱的有关清明的古诗。这样的时空已不会再有千年前汴京的如画风情,清明上河图已成历史的一张底片和一声叹息。而千年之后的我们,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中为了MONEY不得歇息,只能从故纸堆里凭想清明。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