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古籍里的石牌之三十六----民族英雄林则徐四过石牌

分类: 历史文化 |
提到林则徐,一直以来他给我的最深的印象就是虎门销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一次维护中华民族尊严和利益的壮举。时间过去了一百多年,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位让我仰视的民族英雄曾经与我的家乡有过那么近的距离。
林则徐曾经多次经过钟祥、荆门境内。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林则徐担任云南乡试主考官,吴慈鹤为副主考官,于五月初八日离京,六月初六日到了钟祥丽阳驿,初七日经过斑竹岗、石桥驿、子陵铺,宿于荆门州城内考棚,初八日过掇刀铺、马跑泉、团林铺、建阳驿。此次行程,林则徐记录在了自己的《滇轺纪程》一书中。
道光十年1830年,林则徐任湖北布政使。第二年春就调任河南布政使。
道光十七年1837年正月—1838年11月,林则徐任湖广总督。在此两年间,林则徐多次乘船于汉江,巡视襄河堤岸,并以文字记录了自己的行程,我十分欣喜的在林则徐文字中看到了他四次经过石牌的记录,并曾在石牌住宿一晚。
林则徐在自己的1837年六月二十四日的日记中写道:“明日须由水路往勘襄河堤工也”。第二天起程,中丞、学使、司、道、府、县、将备等俱在皇华馆为他送行。于七月初三日,过了多宝湾、沙洋。初四日至操家口、张壁口、王家营,在大王庙行香,然后到钟祥十工何家谭、刘公庵,当晚在刘公庵停宿,并阅邸抄,得知浙江乡试主考官为吴其濬,即为我《古籍里的石牌之二十八----清河南唯一文状元吴其濬与石牌》中写到的吴其濬,林则徐在1838年有写一首诗《酬吴沦斋侍郎》,即是写给吴其濬的。林则徐九月初二日又收到吴其濬任江西学政的消息。后林则徐去广东禁烟时,途经江西,吴其濬特地相迎送。初五日,林则徐继续乘船,“行二十余里过石牌”,又四十里至三工万佛寺,初六日过安陆府,经过直河口,过利河,初七日又过转斗湾、丰乐河,一路北上,直至樊城,然后返程,“送者络绎”。这是林则徐第一次过石牌,记叙简单。此次巡视襄河堤岸,林则徐记载了自己看到的汉江堤岸的情况,并多次登岸检视堤岸。一路上各地官员纷纷前来拜见,如,荆门吕恂、尹希成、京山陈钧、钟祥安陆营都司巴扬阿、云骑尉黄开甲,以及在府之佐杂、周太守等等。
第二次过石牌则是返程时经过。1837年七月十五日 ,林则徐到了钟祥欧家庙,由此登岸,到汉神庙行香,然后校阅安陆营官兵。十六日,乘船于“巳刻至石牌”,并打算在此登陆,陆行至荆州。不料雨下得大,只得在此停留一晚。第二天,即七月十七日,“早晨检行李,舍舟就陆,周守送于途。过石牌,市上闤闠稠密,有五六千户。十里羊店子,又十里王家店,又五里蒸笼店,钟祥谢令与署县丞郭翰京送至此,且具膳”。后面林则徐又过马家集、黄家集、杨坪、东宝山,在校场阅马步射,馆于潘氏宅。十八日过官坡、茶厅、掇刀石塘、新隆场、团林铺、鸭波铺、祖师殿、新店铺、杨家集、五里铺、建阳驿、新铺河、十里铺、多脚铺、四方铺、花栗铺、枣林铺,然后进入江陵界。
文中提到的周太守、谢令,应该是安陆知府周鸣鸾、钟祥知县谢庆远。这次过石牌,因为雨,林则徐不得不在石牌留宿一晚,第二天走在石牌的街市上,看到了石牌街市的繁华,有五六千户人家,这与石牌《重修凤台寺前后佛殿碑记》中的“水陆舟车辐辏,云集一带,烟火迷离,不下数千户”何其一致,这与我的《古籍里的石牌之二十一----清代学者王昶与石牌》中提到的王昶日记中记载的“望石簰邨镇亘四五里,人烟丛密,”以及王昶诗中“沿江富邨墟,宛似华亭谷”,如出一辙。感谢王昶和林则徐,不约而同在自己的文集中提到了石牌,提到了石牌人烟密集,为石牌的繁华见证,为石牌的历史作证,这是必须载入石牌志书中的。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七月初八日,林则徐在日记中写道:“定于初九日起马赴襄河、荆江各处阅视隄工”,同时还记录了这一天将江夏、汉阳两县收缴的烟枪集中焚毁,其中烟枪就有一千二百六十四杆。
七月十九日,林则徐乘船经过多宝湾、沙洋,在沙洋对岸一二里处京山渡船口登岸看隄。二十日,过张壁口、王家营,谒大王庙,再过臼口、殷家集,在此泊船。七月二十一日,过钟祥十工何家谭刘公庵,在真君庙行香,“又二十里过石牌,发第二号包封赴署。”晚泊钟祥八工萧家湾。二十二日过塘港、板桥湾。二十三日过万佛寺、汉神庙,然后回舟,准备去荆州。
回舟当晚泊八卦滩,七月二十四日又一次经过石牌,“巳刻至石牌,以查核盐务小停。遣俞升赴樊城带二十三号家书去。未刻又行,下午过何家谭刘公庵,晚泊臼口。”二十五日到沙洋,然后走内河行船,二十六日过苏家港、丫角庙(这里的丫角庙,是否可能就是《古籍里的石牌之三十二----清戏曲家诗人舒位与石牌》中舒位写到的《丫髻庙》,从行程上来说,林则徐与舒位应该是一样的)、席家口、长湖口、龙口塘、官吉口,第二天到草市。后面又到公安、石首、嘉鱼等地,直到八月初八日回署。这中间,每到一处,都有各地官员前来拜见,如荆门吕牧、京山梁令、钟祥朱令、刘默园、周介夫、襄阳金赋山、江陵黄令、德将军、穆都统、宜昌达镇等等。文中的朱令,应该是此时的钟祥知县朱金,接替去年的谢庆远知县;周介夫就是去年日记中的周太守周鸣鸾,梁令应该是京山知县梁芸滋,吕牧应该是吕恂,黄令应该是江陵知县黄肇愈(字景韩),德将军是德克精布,穆都统是穆精阿,宜昌达镇则是达里保,刘默园应该是刘肇绅(湖北盐法道,署按察使)。同时提到了史望之司寇逝世,史望之即史致俨,我在《古籍里的石牌》系列其它文中有写到。
这两次过石牌,林则徐都有停留处理公务。尤其是最后一次,提到了查核盐务和刘肇绅,因此他们应该是在查核石牌的售盐情况。林则徐在任湖广总督时有几份奏折,均与襄河隄防和盐务有关。
如《附奏获私變价按引提课片》一文中提到“臣莅楚后,督饬各属印委员,弁分投堵缉覈计月余之内,已报获私贩三十八起,私盐一万八千一百七十余斤,人犯八十六名”。还如《整顿鹾务摺》。
如《稽察隄工总局申禁冒称书史片》一文中提到“再楚北江汉隄防延褒二十余州县,岁需修费甚巨,而生息款项有限,不得不集费于民”,《筹防襄河隄工折》一文提到“臣由汉阳泝流而上,经历汉川、沔阳、天门、潜江、京山、荆门、钟祥、襄阳各州县,将南北两岸隄工量明丈尺,分为最险、次险、平稳三项,以便稽查防护。”还如《查勘江汉隄工摺》等。
这就是林则徐四过石牌,认真巡视江隄,提出方案,制订防汛条款,并体察民情,行程紧张,尽职尽责。
据《林则徐本传》载,“十七年正月擢湖广总督,时荆襄岁苦水患,则徐抵任后修筑隄工,躬自监视,七月奏筹襄阳等属盐务缉私章程”,此记载也与林则徐的日记一致。
这两次巡视襄河隄,在1838年八月初三日,林则徐见到了姚椿,在第二天两人有诗相和。
姚椿,字子寿,号春木,今上海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应林则徐之聘,掌教湖北荆南书院,于道光二十五年返回故乡。1838年林则徐巡视江隄时,经过嘉鱼县,因风大泊舟,姚春木来见,林则徐“和姚春木七律二首”,即《仲秋四日阻风沙洋姚春木饷以酒肴且枉新依韵答谢》、《再答姚春木即劝俶装》。姚椿作《制府林尚书则徐巡阅隄工舟过嘉鱼呈赋一首用大梁招集严字诗韵》、《林公见惠药酒及闽错二品兼和拙韵再赋为报》。之所以提到姚椿,是因为姚椿的诗集中提到了王昶、舒位、周介夫、王柏心等人,尤其是王昶、舒位,我在《古籍里的石牌》系列其它文中有写到。林则徐与王柏心、姚椿、唐树义是至交,而唐树义与郑珍、莫友芝又是好友,而郑珍、莫友芝与我的《古籍里的石牌之十八------沙滩文化第三代传人与石牌》中写到的黎兆勋又是至交,三人并称“黔之通人”。
另外,林则徐道光十七年从京城前往湖北赴任,二月二十八、二十九、三月初一日,经过应山县,应山知县全程陪同并一路送到郭店,这个知县就是陈肖仪,即后来的钟祥知县,也是我的《古籍里的石牌》二十五、二十六上面提到的石牌怡谷祠碑文上的知县陈肖仪。
这就是林则徐四过石牌的经历。石牌不大,码头无言,虽然石牌码头见证过了无数官员诗人往来,但是却不能告诉今天的我们。幸而文献中留下了这些记录,幸而这些记录还能保存至今,让我有幸看到。林则徐笔下的有着五六千户的石牌街市,今天仍然在,而且乘着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将继续造就新的辉煌!
本文参考资料:中华书局《林则徐集-日记》,1962年4月第1版,1984年12月第2次印刷。中山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现代史教研组研究室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