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古籍里的石牌之二十一----清代学者王昶与石牌

分类: 历史文化 |
原创:古籍里的石牌之二十一----清代学者王昶与石牌
转载此文,需得到本人同意
王昶(1725-—1806年),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青浦(今上海)人,清代学者。光绪《青浦县志》卷十七有传。
王昶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进士,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召试第一,入直军机处。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涉案罢官。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随云贵总督阿桂征讨缅甸。乾隆三十六(1771年)年,随定边右副将军温福移师四川。军营九年,军中奏檄多出其手,因功升任鸿胪寺卿兼军机章京,赏戴花翎。历任江西按察使、陕西按察使、云南布政使,官终刑部右侍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以年迈为由辞官。嘉庆十一年(1806年)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王昶工诗文,与王鸣盛、吴泰来、钱大昕、赵文哲、曹仁虎、黄文莲并称“吴中七子”。其诗文结集《春融堂集》共68卷。金石学上,王昶穷半生精力搜罗商周铜器及历代碑刻拓本,撰成《金石萃编》160卷,极具资料性、学术性。王昶还辑有《明词综》、《国朝词综》、《湖海诗传》、《湖海文传》等书。另著有《使楚丛谭》、《征缅纪闻》、《蜀檄纪闻》、《商洛行程记》、《滇行日录》等。总修乾隆版《青浦县志》、嘉庆版《直隶太仓州志》等。
这样一位功名显赫的官员,在乾隆三十三年随云贵总督往云南前线征缅,途经钟祥石牌,为石牌留下了一段文字,实属难得,是石牌之幸事!
乾隆三十三年十月初十日,王昶启程,“二十五日住樊城,隔水望襄阳”,“二十七日登舟”,“二十八日解缆顺流而下”,“二十里抵东津湾,七十里抵啸河,四十里抵官庄泊,从渔舟得鱼,味绝美。”二十九日,“自官庄二十里抵黄家觜。又二十里抵茆草洲。又五里抵刘家集。又二十五里抵转斗湾。过内河又十余里抵谢家集泊。自过官庄,两岸皆无山矣。”“三十日晨起微雨,西北风作,稍寒,挂帆行四十里抵欧家庙,又三十里抵棠港,又三十里抵石簰,望石簰邨镇亘四五里,人烟丛密,始见竹圃。泊舟登岸,土润无纤尘,麦苗剡剡,已二三寸许。有水自石簰奔流而出注于江,不知其源也。又四十里抵旧口泊。”十一月初一日又到了沙洋、多宝湾等地。
这是王昶随云贵总督阿桂前往云南时写的《滇行日录》,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每日行程。这三天的行程,应该是汉江襄阳段至石牌段的记录,襄阳东津湾、小(啸)河镇、官庄村,宜城刘家集,钟祥转斗湾、欧家庙(皇庄)。文中“棠港”,应为塘港,“石簰”应为石牌。我在一些古籍里也多次看到过将“石牌”写为“石簰”或“石碑”的,如乾隆《湖北郡邑道里图说》等。
作者到达石牌时已经是当时的十月初三十日,天气寒冷了,石牌村镇人烟密集,冬麦已经长至二三寸了。提到的水,估计是王家港,以前王家港在镇北,由西向东注入汉江,到了咸丰中河道淤塞,才改道南流,就是今天的幸福河。
虽然只有短短数十字,但是对石牌来说,已经足够珍贵了。石牌在明清时期,商贾云集,商业发达,是个繁华的汉江码头。王昶陪着云贵总督在石牌登岸时,那天已经在汉江上行船了100里,应该是困倦了,此时看到这个“水陆舟车辐辏云集”、“烟火迷离,不下数千户”的集镇,肯定是为之精神一振,正好也需要歇息一下,于是泊舟登岸,不知他们去了哪家客栈,又吃了什么石牌美食,相信一定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才会在行军途中留下了这数十字的记载,也给石牌留下了珍贵的文字记录。
这短短数十字,只是日记而已,而王昶另有诗集,那么他这几天是否有诗文留下并收录进了诗集呢?
王昶的诗文结集《春融堂集》共68卷,其中诗有二十四卷,是按年编排的。其中第十卷收录的正是乾隆三十三年戊子年的诗,其中有《泊襄阳》、《自汉江至江陵道中作》正是这几天所作之诗,其中“我登樊水船,五日罕晴霁”,“昨过茅草洲,今过多宝湾”与日记中行程一致。
《自汉江至江陵道中作》是组诗,其中之一为:
攬袂登扁舟,烟水已盈目。参差雉堞閒,疎林间茆屋,鹿门远可辨。岘首近相属,溪山纷有情。竸欲慰羁束。汉江獨西来,送我下安陆。相随数百里,明流尚洄洑。沿江富邨墟,宛似华亭谷。扣舷忽眼明,见此千畦竹。豈徒缓離忱,颇觉惬遐瞩。所嗟京雒遥,窮巷委家族。拒门风雪深,谁为具饘粥。寒鸿杳不来,何由悉煢獨。
“汉江獨西来,送我下安陆”一句表明作者已经到了安陆府汉江段。结合作者《滇行日录》中记载,尤其是“人烟丛密,始见竹圃”这句话,可知诗中的“沿江富邨墟,宛似华亭谷。扣舷忽眼明,见此千畦竹”应该就是在石牌所见。作者是上海人,“华亭谷”在这里应该是代指上海。
唐《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载:华亭谷在(华亭)县西三十五里,陆逊抗宅在其侧,逊封华亭侯,陆机云华亭鹤唳在此地是也。
在清康熙年间,开海通商,上海发展成为江南第一大港,作者把石牌比作上海,可以想像当时石牌的码头是多么的繁忙热闹,当时石牌镇的商业是多么的繁华鼎盛,可以想见古镇老街上是人来人往,各商铺各行各业均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因此,才会吸引王昶泊船登岸,去看一眼这个人烟稠密、祥和热闹的集镇。
感谢王昶,用日记和诗文为我们记录下了乾隆三十三年十月初三十日的石牌,为石牌留下了珍贵的文字记录!
我一直相信,石牌作为一个重要的商业码头,一定曾经有很多官员和文人经过、驻足过、甚至生活过,在看一些古籍时,的确看到过一些记录,如之前我写的鲁之裕、黎兆勋,本篇的王昶与云贵总督阿桂,后面我还会写到其它人,这些历史上的名人,为石牌的历史添加了重重的一笔,是应该记录进石牌本地志书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