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古籍里的石牌之十三----万福堤碑

分类: 历史文化 |
古籍里的石牌之十三----万福堤碑
记得有一段时间,老乡群里为石牌的万福村,究竟是万福还是万伏,有一些争论,甚至包括一些官方的资讯、官方的介绍,也是万福和万伏混用(包括《石牌镇志》)。真是很让人无语。
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看到的写法是“万福”,不知何时两者混用了。
其实在民国版的《钟祥县志》卷十四艺文上卷中,就有记载碑石:
“万福隄碑,明承天府知府吴尚默题
吴尚默,泾县人,明万历丙辰1594年进士,在浙江、山东、四川、广东都有任职,崇祯四年1631年任承天府知府,崇祯七年1634年升任荆西道守道。即吴尚默在任承天府知府时题写了“万福隄碑“。
民国版的《钟祥县志》卷十七有吴尚默的传记,“谦约自饬抚民如子,未尝立赫赫威而事无不治,如修隄防筑城堞建关厢新庙宇葺书院”等等而“民不扰”,抗旱祈雨,“霖雨随降”,“惠政多端,清介之操,九年如一。”丙子年(1636年)有贼来犯,“距城三十里按兵不进,谓吴公清廉爱民,我何忍犯之”。升任之日,“士民扶老携幼,垂泪攀辕,为立遣爱祠肖像祀焉。”在七里湾有吴公祠,在钟祥城东腰城关内,有“民不能忘”坊,是为荆西道吴尚默而立。由此可知,这位知府、守道当时在钟祥是很好的一位官员。
那吴尚默题写的这块碑,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贾元勋,巴县人,崇祯七年1634年任承天府知府,崇祯十三年1640年升任荆西道,民国版的《钟祥县志》卷十七也有他的传记。
关于十八弓,不同版县志,基本相同。
乾隆60年县志:自铁牛关起划隄五里为第一工,至法华庵五里为第二工,至许家隄约五里许为第三工,至大潭口约七里许为第四工,至从家口六里许为第五工,至营房五里许为第六工,至关王庙五里许为第七工,至草庙五里许为第八工,至永镇观五里许为第九工,至刘公庵五里许为第十工,至三官庙五里许为十一工,至楚隄五里许为十二工,至王家大庙五里为十三工,至挂嘴五里为十四工,至臼口忠祠十里许为十五工,至王家营五里许而钟邑之隄竟矣。自城南铁牛关起至京山县交界之张壁口止分为一十九工,线长一万六千七百三十丈,内有十六工。十七工隄俱间于京山县荆右卫讯隄之内。
同治县志:钟祥隄防旧为十有五工。同以上乾隆60年县志。其后复益以三工。由臼口忠祠五里至王家营为十六工。错居京山隄之中。又十里至胡家湾有钟祥隄四十九丈五尺为第十七,亦错居京山隄中。又二十里至张壁口有钟祥隄二百三十五丈为十八工,错居京山张壁口月隄之下尾。隄起铁牛关讫张壁口长百里总一万六千七百三十丈。
另外《石牌镇志》上也有介绍,万福村原有万寿寺,后改名万福寺,地图上有标注“万寿寺”。(配图)
后记:写完此文,得知焦知云焦老的《荆门碑刻》一文有收录万福堤碑,特截图在此,非常感谢焦老的拓片,以及收藏此碑刻的徐老。
另:焦老此书中说王燮元是綦县人,我在查询《钟祥县志》、《安陆府志》、《湖北下荆南道志》、以及云南的《寻甸州志》可知,他应该是云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