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里的石牌之五-地名摘抄—续
(2023-03-15 13:31:58)分类: 历史文化 |
东晋南北朝舆地表 徐文范
撰 清光绪24年1898年广雅书局校刊
隋书 志第二十六 隋书三十 地理下
南郡当阳:后周置平州,领漳川、安远二郡。属梁。开皇七年改为玉州,九年州郡并废。梁又置安居县,开皇十八年改曰昭邱,大业初改曰荆台,寻废入。有清溪山。
南郡长林:旧曰长宁县。开皇十一年省长林县入。十八年改曰长林。
竟陵郡蓝水:宋侨立冯翊郡莲勺县。西魏改郡为汉东,县为蓝水,又宋置高陆县,西魏改曰滶水。开皇初郡废。大业初省滶水入焉。有唐水。
竟陵郡乐乡:旧置武宁郡,西魏置鄀州,又梁置旌阳县,后改名惠怀。西魏又改曰武山。开皇七年郡废。大业初州废,又废武山入焉。有武陵山。
竟陵郡章山:西魏置曰錄麻及立上黄郡,开皇七年郡废,大业初县改名焉。
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四十六。仅摘四郡。
以上2书摘抄内容如下表。
(本人注:我们一直说乐堤城是蓝水城,也一直认为石牌以前叫安居县、昭邱县、荆台县。从下表可以看出,蓝水城与安居县、昭邱县,是同时存在的两个城,分属于不同的州郡。)
(表另一文)
大明一统志
明天顺1461年
卷六十二
荆州府:领州二,县十二
荆门州:在府城北一百八十里。汉为南郡临沮、当阳、编三县地。晋隆安中置武宁郡治于编,隋属荆州,唐于长林县东境置基州。贞元中析置荆门县。五代时高氏建为荆门军,治当阳,寻省。宋复置军,徙治长林。端平间又徙治当阳。元升为府,移治古城,寻降为荆门州。本朝洪武中以长林县省入。编户六十三里,领县一。
当阳县:在州城西一百二十里。本汉旧县,属南郡,后周于此置平州及漳川郡。隋初郡废,改为玉州,后废。唐初复置平州,又改为玉州。寻省。五代时高氏置荆门军于此。宋绍兴中以县省入长林,后复置。元因之。本朝洪武初隶荆州府,后改属荆门州。编户五里。
古迹荆台县:在荆门州东六十里。梁时置安居县,隋改曰昭邱,又改曰荆台,后省入当阳县。
荆州府志
明嘉靖十一年 孙存、王宠怀
荆门州:州有东堡西堡二山相对,如门,故名。编都(汉名)。武宁(晋名)。长林。基州。(俱唐名)
本秦南郡地。汉析置临沮、当阳、编都,属南郡。魏改荆州。晋隆安五年置武陵郡于编都,领乐乡、长林二县。寻废郡。隋书荆州。唐析长林置章山县,东北境置基州,贞元中析置荆门县。五代时高氏建为荆门军,治当阳,寻省。宋初为荆门县。开宝间复置军,徙治长林。端平三年又徙治当阳。元升为府,寻为州,辖长林、当阳二县,隶河南行省。国朝洪武九年省长林县入,复领当阳县。编户六十一里。
在郡北。东西广一百五十里。南北袤三倍二十五里。东至安陆州界八十七里。西至当阳县铜镇堰六十里。南至江陵县界一百六十里。北至宜城县界一百八十里。东南到潜江县二百六十里。东北到襄阳府三百八十里。西北到南漳县二百三十五里。西南到当阳县二百七十里。自州治南至本府陆行一百八十里,至湖广布政司,水行约八百里,陆行七百里。
乡都:编户六十一里。望乡村、马良村、羔观村,上马仙村,下马仙村,诸里村,上阳田村,下阳田村,长堤村,东寨村,青塚村,却陂村,藻湖村。
坊市:折桂坊(为王泽),步蟾坊(为范恭),攀桂坊(为杨中),登云坊(平泰桥南,为宋晖),蜚腾坊(登云坊南,为周思恭),冠英坊(关王庙前为杨琇),文魁坊(为李琦),青云得路坊(为杨俊),鱼躍龙门坊(社学南,为李和),夺锦坊(为杨文),登科坊(为金选,俱都察院街),锦衣坊(北门内,为锦衣千户吕海),进士坊(嘉靖九年知州陆垔为罗传),乐乡镇,沙阳镇,新城镇,新街、十字街、后街。(十六坊、十三村、三镇、三街)
山川,荆门:凤凰山(在州东六十里,昔有凤栖,故名)、百顷山、禄麻山、龙尾山(在州南四十里,势如龙尾)、太子冈、鸡鸣谷、孟子港、王家堤(州东六十里,长五百余丈,以障汉水)………..
万历三十年1602年 承天府志
卷五:
乡市:钟祥县:十二街四市一坊十村二十二里,……丰乐河石牌旧口各一市……嘉靖十年以钟祥为汤沐邑又割荆门之望乡三里马良七里来属
卷七:附访水道之故……又五里自塘港出杨家港凡二十五里,故道尚存,山曰龙尾尽处为石牌,汉水至此西逼石牌,东逼官庄大隄,……界廻薄西山出马良口三汊口为石牌居民所塞……
古县名:荆台县、安居县、昭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