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古镇伶俜
古镇伶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346
  • 关注人气: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303原创:儿时方言之惑(续)----发音与词汇(一)

(2023-03-15 11:41:03)
分类: 家乡情怀

儿时方言之惑(续)----发音与词汇(一)

之前,写过一篇文字《儿时方言之惑》,源于以前生活在石牌之时,听到的老街坊们的日常口语与方言词汇,我敏感地听出了口语与书本上的普通话的或明显或细微的差别,有些困惑一直伴随了我很多年,因此有了那篇文字。

近日,偶然得知,1935-1936年,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曾经对湖北方言进行过调研,并分别于1939年、1948年发表了两本著作,详细的对我们的方言进行了整理,看完赵先生的著作,收获良多。然后,又看了一些关于荆门、湖北方言的著作,以及十几篇写钟祥、荆门等地的方言的论文,对石牌的方言有了更深的认识,尤其是《儿时方言之惑》上面提到的语音这方面的困惑,基本都在书中找到了答案。

有感于近几个月来所看的一些古籍,越来越感叹家乡石牌太神秘,两千多年的历史真是跌宕起伏,太多让人感慨和遗憾的地方,于是有了《古籍里的石牌》系列。现在发现石牌土话里,也隐藏着历史的痕迹,于是,对于我这样一个不懂语言学的门外汉,斗胆也尝试写写我对石牌方言的一些体会,如有不正确的地方,希望石牌人、或者专业人士指出,此文仅仅是我对家乡方言的一些浅显的认识而已。

方言,我个人认为,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音,有声母、韵母,以及它们的搭配组合,还有声调,正式与随意的发音、连读、变调、略读、变音、是否符合语音演变规律等内容;另一个方面,是字,包括字义、词汇、短语、俗语,以及词性、语法结构、特定表述方式,等等内容。此篇仅说说音。

先说明一下,本文主要参考的三本书,分别首次出版于1939年,1992年,1994年。以下提到的方言,荆门、钟祥都指的是城区方言,石牌也是指的是镇区方言。下文中,()内为拼音,[]内为国际音标。从时间上说,写的都是几十年前的老人们的口语,现在随着普通话普及,人员流动性增加,不知道那些土话,是否在慢慢的淡化。

石牌,在荆门市、钟祥市之间,方言与它们有很紧密的联系。不过,每个小地方的方言,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地方,尤其是石牌这样一个曾经商贸云集、各地人员交流频繁的古镇。历史上,荆门市、钟祥市,分属不尽相同。钟祥市,基本上属于荆州、南郡、竟陵郡、富水郡,到元代后,属于安陆府、安陆州、承天府,大概是这样子。荆门市,基本上属于荆州、南郡、武宁郡、荆门军(州)、江陵府、荆州府,嘉靖十年后,属于承天府、安陆府。以上只是大概的归属。荆门、钟祥是嘉靖十年后,共同属于承天府及后来的安陆府,两地隔着汉江。石牌,在嘉靖十年之前,一直与荆门是一个整体,而且同在汉江西岸,我个人觉得,尤其是根据目前所了解的石牌历史,石牌的方言(甚至历史、文化背景、习俗等),其实是更接近荆门的。

从大的方面说,荆门、钟祥、石牌的方言都属于西南官话。这样说,其实太笼统了。方言,是很有地方特色的。钟祥各乡镇与钟祥城区方言、荆门各乡镇与荆门城区方言,荆门城区与钟祥城区的方言,其实都不尽相同。这个我有感触,以前在钟祥读书时,同学们来自各个乡镇,大家在一起说话,就能明显听出一些差别。就算从石牌镇来说,根据《石牌镇志》,也大体上分三种语音,比如,某村的语音,与镇区区别最明显,这一点,相信很多老人们有认识。再从小的范围说,就算镇区,也有些微的差别,比如,如果你是集街人,一开口说话,老人们,就可以听出你是上集街人还是下集街人。所以,方言实在太难做一个精细的划分。

说到方言,离不开拼音规则、语法规则,下面先说说荆门、钟祥的语音。

 

荆门

钟祥

普通话

声母

18个(含零声母)

20个(城区17个,不含零声母)

21

韵母

36

36

39

声调

调值

阴平

55

24

55

阳平

34

31

35

上声

54

53

214

去声

45

214

51

注:古入声,荆门、钟祥基本都为阳平。另有轻声,普通话里的轻声,短而轻,我们方言里的轻声,短而促,并不轻。

从此表就可以看出,荆门、钟祥、普通话,有着明显不同。另外,我们的方言土语中有颤音(荆楚颤音),就是以“子”作为颤音的文字记写符号,根据颤音的时长、幅度,以及颤音出现在不同词性后面、表达不同感受等,分为两种,用音标分别表示为[r]、[τ]。

关于拼音,荆门、钟祥最大的不同,除了声调的调值不同,我觉得还有两点:

荆门zcszhchsh不分,荆门只有zcs;钟祥仅西北乡区分zcszhchsh,城区只有zhchsh

荆门nl不分,只有l音,仅与带鼻音韵尾的韵母相拼时,l带鼻音。钟祥则是变值音,赵先生认为钟祥人在nl之间任意换用,相比较而言,大多数情况下是n音。

赵先生认为,zcs在与uiuan相拼时,有正式与通俗的读法,即钟祥人将合口读成了开口,失去了介母u。所以,我们说

米茶酸suan----san哒(这里只说语音问题,至于词汇方面,比如“了”与“哒”,在后面说明)

zuan----zan(合口呼读为开口呼)

zui----zei

sui----sei 洞(还有一个音:xu 洞,例如,sui心读为xu

饼干是脆cui----cei

穿chuan条鱼----can条子(cch不分)(合口呼读为开口呼)

赵先生认为,dtnl)不与uiuan相拼,所以,我们说

duan----dan(合口呼读为开口呼)

tuanyuan----tan yan(圆元yuan与盐沿yan不分,后面说明)

荆台一队dui----荆台一dei(合口呼读为开口呼)

退tui----tei(合口呼读为开口呼)

麻乱luan务子----lan务子(合口呼读为开口呼)

赵先生认为,aoаυ]尾音[υ]极松,且圆唇作用失掉,近似成了[Λ]音。所以,我们说

chaoyang----chayan花(方言里,[in][iη]不分,[n]与[η]不分,[an]与[aη]不分)

 

 

赵先生认为,anаnn音在去声时,发成完全n音,在平声、上声时,成为微弱的不完全n音。所以,我们说

杉楠街----sa la /sha na子街(gai)(n只做嘴部动作,但并不发声。sasha不分,nala不分)

赵先生认为,err应该在右下角,打不出来),在上声、去声时,发音不像国音那样特别开。所以,我们说

 

 

 

 

 

er----e(额音)洞

erqie----e(额音) que(且的发音,后面会提到)

同时,其他韵母与之合拼时,n尾和i尾都失去了。所以,我们说

jin----ji儿(今天)

甚至u韵也失掉了。所以,我们说

 

 

houxu儿----[x]儿

 

 

 

 

 

 

 

 

 

 

 

赵先生认为,方言音[io],国音里,除了感叹词外,是没有这个音的。所以,我们说

xue----io]习(保留了中古音的齐齿呼)

 

 

 

 

yue----io]会(保留了中古音的齐齿呼)

jue----tio]得(保留了中古音的齐齿呼)

 

 

 

 

yue----io]飞 (还有音乐的乐)(保留了中古音的齐齿呼)

yao王庙----io]王庙 (还有钥匙的钥)(保留了中古音的齐齿呼)

xiao----io]皮(保留了中古音的齐齿呼)

 

 

 

 

赵先生认为,m不与u本韵相拼,在合口韵里,只与拼,所以,我们说

mu----meng

muxu----mengshu子菜(蓿xu,由普通话的撮口呼,读为合口呼。例如,继续xu,读为继susushu不分)

药门街----io]蒙meng该(街)

赵先生认为,iee比国音的[ε]较开,如叶ye字。ieniEn](nE的右上角),E是介于eε之间的音,而n则比上面提到的anаn]更不着实,如严沿盐yan等字。ye音中,y不带i尾音,而e音则比国音略开,如月yue 等字。yen音中,y不带i尾音,enien一样,如全quanxian元圆yuan等字。我想,这可能就是我《儿时方言之惑》中提到的“元月”,以及提到的“朝阳花”,为什么会有很微妙的不同发音的原因了(撮口呼读为了齐齿呼)。

赵先生认为,un音,u与的音很短,往往失掉了音,成为了un音。所以,我们说,温wen,是wun,横heng,是hun。

 

 

 

 

 

 

至于我在《儿时方言之惑》中提到的,大人批评我不能冲冲慌慌的,应该充缓点,充充缓缓的。这里,有huanghuan的不分,也有声调的问题,赵先生认为方言里的上声调值非常接近国音里的阴平调值,而且发音时间短,所以,就造成了我每次听到“充缓”时,那种困惑与迷茫了。

赵先生认为,韵没有开口、合口的分别,在gkh相拼时,略带合口音,近似于uo音。所以,我们说

he----ho/huo

he----ho/huo

he----ho/huo

角落里----go/guo 落里

一个ge----go/guo

ge----go/guo斗(这里只说语音问题,至于词汇方面,比如“着”与“斗”,在后面说明))

赵先生认为,普通话里的chan(禅、单于)、chun(唇、纯)等字,方言里是sh。所以,我们说

zuichun----zei shun

chun的金子----shun的金子

赵先生认为,部分字在普通话里的jqx,方言读gkh。所以,我们说

jiajia(外婆)----ga ga(嘎音)

jia----ga

街解戒阶界jie----gai(保留了中古读音)

xia----ha

xia----he

说一下xia----说一哈ha

xie----hai子(保留了中古读音)

qu----ke(钟祥音)/ki(荆门音)(我在《儿时方言之惑》中也提到石牌方言里,去,有这两个音,石牌人,很多时候,这两个音无缝切换,而不觉得有分别。就像赵先生在书中说的,钟祥人在某些发音时,其实有两种不同的音,但是,却没有意识到,即,根本不觉得自己同一个字发了不同音。就像我儿时听老人们说“元月”时,总觉得他们每次发音都不一样)

赵先生认为,国音里的容ronguη]等字,方言音里是[iuη]。所以,我们说

rong----yongiuη]易(零声母)(保留了中古音韵的韵头)

赵先生认为,国音里的永、泳yong等字,方言音里是yin韵。

赵先生认为,粥zhou、熟shou、肉rou,方言音里用u韵,且用阳平。所以,我们说

煮粥zhou----zhu(竹音)

买肉ròu----ru(如音)

shou----shu

赵先生认为,方言里的茄、邪、斜、写、亵,ye韵,国音里是ie韵。所以,我们说

qie----que子(齐齿呼读为撮口呼)

而且qie----e(额音)que(齐齿呼读为撮口呼)

邪子(疯子)----xue 子(齐齿呼读为撮口呼)

写字----xue字(齐齿呼读为撮口呼)

xie----xue 哒(齐齿呼读为撮口呼)(还有一种说法:sa 哒)

赵先生认为,dtnl)和zcs在与[n][η][un],都是开口[n]。所以,我们说

lun----len文(合口呼读为开口呼)

dun钵炉子----den钵炉子(合口呼读为开口呼)

cun----cen钱(合口呼读为开口呼)

sun----sen子(合口呼读为开口呼)

tun----ten(合口呼读为开口呼)

zun----zen重(合口呼读为开口呼)

dun----den斗(合口呼读为开口呼)(还有一个说法:zuai 斗)

其它还有,某些韵与声母搭配时的声调问题,有的情况下,四声全齐,有的情况下,某些声调仅限于白话音或者有音义而无文的字,有的搭配时,全部是阳平调,等等。我想,这也许就是方言里

或者,或,四声,我们读二声

渴了,渴,三声,我们读二声

期末,末,四声,我们读二声

建筑,筑,四声,我们读二声(此音,我在《儿时方言之惑》中也提到了)

其它还有,

bai----be

bei----be

po----pe

mo----mebpm不与o相拼,改读e

hei----he

gei----ge我(gh不与ei相拼)

山崖ya----ai(齐齿呼读为开口呼)

饿e----wo

yan----an死(零声母)

niu----iu (零声母)

yan----an 睛(零声母)

ying----en是(齐齿呼读为开口呼)

pi----pei评(中古音的[piei]i失落,保留了ei

jiang----gang 豆(齐齿呼转为开口呼,保留了中古声母)

gui----kui(全浊声母仄声读送气音)

dai----tai子(中古浊声母读清声送气音)

----[m ma][m]自成音节

nin----[n laη][n]自成音节

zhuang到了----chuang斗哒

gai----kang

方言发音问题,实在太复杂,对于我这样一个并非学语言学的人来说,根本无法从专业角度说明白。石牌方言发音如此丰富复杂,原因也很多,有些发音里保留了中古声母,有些发音里保留了中古韵,有些符合语音的发展变化规律,有些并不符合普通话里的拼音规则,撮口呼读作齐齿呼明显,“见,晓”组开口二等字读作开口呼普遍,有的与某些特殊历史有关,有些是楚语,是千年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石牌在历史上的演变,人员的迁徙与交流,中原官话、西南官话、湘方言的过渡,本地语音与外来语音的交互融合,相互消长,等等,都会对本地语音产生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