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古籍里的石牌之七

(2022-11-11 12:44:44)
分类: 历史文化

古籍里的石牌之七

 

石牌,这个千年古镇,很遗憾,没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古代志书,最早的《石牌志》也是1982年的版本,所以,想了解石牌古镇的历史,我不得不去翻阅《钟祥县志》、《荆门州志》、《安陆府志》、《湖北下荆南道志》、《湖广通志》、《湖北通志》,以及涉及到“荆门军”、古“当阳县”的各种志书,慢慢找到石牌在历史进程中的位置,一点点去发现有关“石牌”的蛛丝马迹。

 

这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惊喜的过程,尤其是在发现了一点关于石牌、或者只是可能涉及石牌的历史记录之时,那种欣喜、意外、震惊、惊讶,等等各种心情,一路相随,感觉所有的辛苦都很值得!

 

比如,荆台吴氏族谱,看了好些遍,越看越觉得珍贵。书里记载了石牌吴氏家族的千年脉络,家族历史,家族成员,每每看得我心潮澎湃,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家族啊!千年来,几度迁徙,每到一地,都能在当地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千年来,朝代更迭,普通百姓遭遇战乱,不得不寻求更好的生存之地,家族的祖先们总能以自己的勤劳、智慧,以及博大的胸怀,在新的地方慢慢发展,光大家族;更重要的是,吴氏家族自己成为了当地大族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先,自己的根,有着强烈的家族意识,整个家族有团结力、有凝聚力;同时,吴氏家族对于乡邻的困苦,有着悲怜同理之心,对于古镇的公益事情,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所有这些,为吴氏家族赢得了“吴胡最大”的至高荣誉。

 

同时,族谱里记载的家族故事,离不开石牌古镇,甚至钟祥、湖北、全国的历史环境,因此,从族谱中也能够略了解到当时当地的部分历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国史、方志、家谱”,三者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文献,家谱,是对国史、方志所记载的国家历史、地方自然和社会历史,一个很好的补充和印证!

 

比如,族谱里记载的咸丰甲寅年,“粤逆扰楚,屡窜石境,去来不测”,“嘉庆三年,白巾屠石,尸积满野,街衢上下,纵横仰仆”,“贼入石境,果掳掠银钱,破夹墙一洗而空”,均可以想见战乱给古镇带来的深重灾难,给普通百姓生活带来的极大痛苦,这也是石牌的历史。

 

族谱里提到的一些人名,有的可以在网上搜索到,有的可以在县志等各志书里找到记载,看着这些闪闪发亮的名字,以及这些名字后面的故事,更加觉得吴氏族谱是一本保存了很多历史故事的珍贵古籍,更加赞叹吴氏家族的辉煌过往,更加深刻体会到老石牌人对古镇的某些由衷感慨。想到古镇很多家族的族谱并没有如此保存下来,就觉得很遗憾。因为失去族谱,不仅仅失去了自己家族的历史、失去了自己祖先,还失去了很多历史,那些自己家族涉身其中的历史,还有宝贵的古镇历史碎片记忆。

 

正是在阅读这些古籍时,我对古镇石牌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识。都说石牌是千年古镇,在这些古籍里,我真真切切的有了真实的感受。都说石牌以前很辉煌,每每听老人们谈论石牌,他们那种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自豪,溢于言表,我现在也有了自己的体会,他们不仅仅自豪于古镇,还自豪于自己的家族,自豪于自己。

 

以往谈论石牌的辉煌,我的理解大多认为,古镇古建筑众多,商铺多,商业发达,就像大家所说的“一观三庵六大庙,三门四楼两座桥。五关十街土城环,魁阁宝塔凭栏眺。祠堂会馆清真寺,当铺书院福音堂。商家餐馆密如林,数十粮行日夜忙。货船如蚁聚码头,梨园频庆古戏楼。”可是现在觉得,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因为,所有这些,后面都离不开“人”,这些人、这些家族,共同托起了古镇的辉煌!

 

关于四个朝门(陆朝门、郭朝门,孔朝门、罗朝门),我目前还没有在古籍里找到痕迹,可能是我对这四个家族太不了解,这四个朝门,其实后面是四个家族。老石牌人,应该都知道是哪四个家族吧。在前面《古籍里的石牌之一》里,提到的石牌古建筑的部分建筑时间或义举,这里涉及了很多石牌家族,这些家族,不仅仅家族经济实力雄厚,还纷纷热心公益,为古镇的建设发展出钱出力。认真想一想,古镇千年来,一直有这样的家族,接力为古镇的发展积极行动着,那么,这些家族经济雄厚的背后,肯定是石牌商业的繁荣,还有古镇民风的淳朴。大家不满足于自己的物质富足,还要修建各种寄托美好祈愿的建筑,而且乡邻间互助友爱、乐善好施,每个家族相互联姻,构建了复杂的家族亲缘关系,整个古镇,几乎就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因为是同一个“大家族”,所以大家有着相互影响的、相互一致的生活方式、语言习惯、思维模式、行为规则,各个家族的往事,都可以随口说出一些。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是,我更愿意说,一方人成就了一个古镇。正是这样一个庞大“家族古镇”,数百年来,慢慢的形成了一个浓不可化的氛围,体现在老石牌人身上,就是他们的满足、豪爽、安逸、聪明、自信自豪、乐善好施,体现在古镇上,就是古镇的繁华、热闹、安定、富足、文风蔚然、武风亦蔚然。

 

石牌人很聪明,借助水运码头,勤劳致富,善于经营,富裕了自己,繁荣了古镇;石牌人又崇德,民风淳朴,代有善举,各家族紧密连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整个古镇也因此高度繁华;石牌人注重文章学习,所以会建文庙、文星阁、“文运肇兴”,有见地有学识有胸襟,才能让家族、让古镇更有书香气;石牌人又尚武,所以有将军、武举人、昭武大夫、步兵少校,让古镇有了强健的筋骨和精气神。如果说千年古镇很辉煌,倒不如说古镇百姓很了不起!

 

这样一个有着绝佳风水宝地、有着千年赫赫背景的古镇,却偏偏没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古代志书,它曾经属于哪里呢?我想来猜一猜,猜错了不要笑话我,可能它属于:汉时的南郡当阳县、梁时的安居县、隋时的荆台县、唐时的江陵府、荆门县、五代十国时的南平国、宋时的山南东道荆门军、荆湖北路江陵府、后来的下荆南道、明清时的荆西道、荆南道、安襄郧道,明嘉靖间由荆门归于钟祥、还有后来的荆州地区,等等,更易纷纷,实在无法理清它的归属,而各志书在编写时,就很自然的会漏掉它不属于自己的那些朝代历史。所以,遗憾就此形成了,古石牌的历史就这样遗漏了。

 

越来越觉得,石牌是一个很值得深究的古镇,这样一个滨临汉江的古镇,从商周秦汉走来,从权城到容墼乡,从荆城到荆台县,附于重要城池的繁华集市,借助于便利水运的商业码头,历经千年,沉浮于各朝代的更迭,不管如何更名,不管自己被何城池所辖,一直沉默、顽强地存在。它的存在,不容忽视,它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见证了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也许,在它的故事中,离不开权城、那处、古当阳;也许,在它的故事里,可以找到很多还未被写进史书的重要历史。虽然它一直默默无语,但是,它隐藏的光芒让我们无法忽视它的存在。今天,我无比希望,有兴趣、有能力的学者们,能够为我、为所有关注老石牌的石牌人,厘清它的两千年的历史,让这颗被历史尘埃所掩埋的明珠,不再沉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