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编县”小考(续)
(2022-11-07 13:14:42)分类: 历史革沿 |
此前笔者曾对编县地望作了些考证,形成了一些初步认识,认为如果郦道元所言方位不误,则东晋隆安五年迁前编县(高阳城)或在今远安东、当阳北的沮、漳水之间;迁后编县或在今南漳县巡检镇的“亮家台”及“刘家台”之间。然而搁笔后仍不安稳,觉此中疑点依然颇多:其一是编县故城高阳城置于偏僻的远安山区似乎不合情理;二是众皆云编县当在今荆门境内,史属今荆门地,尤以言“市北境”声音为最。故重举笔端,再辨一二。
一、“编县”与“销县”之联系
分别载有西汉不同时期政区信息的江陵张家山汉简以及荆州松柏简牍中提到了“销县”及“便侯国”。比照二文献后发现:在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
二、编县治所与销县治所的关系
王琢玺先生根据北大藏水陆秦简所提供的准确里至将销县治所定位于今荆门市北子陵镇一带,此说较为合理,可从。而编县治所与此有无关联呢?刘宋盛弘之在《荆州记》中云,“昔时武宁至乐乡八十里中,拱树修竹、隐天蔽日,长林盖取名于此”。其中“乐乡”一地学界尚无异议,指今钟祥双河镇乐乡关村,而“武宁”又在哪?《太平寰宇记》载,“晋隆安五年,刺史桓玄立武宁郡于编县故城,其属有长林县,县郡俱立”。《大清一统志》云,“长林故城,在荆门州北,晋置,属武宁郡”;“长宁故城在荆门州西北”。胡阿祥先生亦认为东晋及南朝时的“武宁郡”治今荆门市北,“长宁郡”侨今荆门市西北。归纳上述,说明武宁郡及长林县治编县故城,在今荆门市北;长宁故城在今荆门市西北。台湾严耕望先生认为晋武宁郡指今荆门市区附近(8),另据清乾隆《荆门州志》云,晋安帝隆安五年,武宁郡在上泉冈(笔者注:今荆门市北10公里的子陵岗)。二者说法大体一致。结合清《荆门州志》所云的“武宁郡在上泉冈”,试将盛弘之《荆州记》所谓“昔时武宁至乐乡八十里中”通过古今里制换算,我们认为今子陵岗或正是晋武宁郡所在。这个结论竟与前述销县治所如此吻合。盛弘之《荆州记》约成书于437年,距东晋隆安五年编县迁“许茂故城”仅短短三十年,其对401年前后的编县县治所在应当再清楚不过的。作为关键坐标线索的“昔时武宁至乐乡八十里中,拱树修竹、隐天蔽日,长林盖取名于此”一句,“昔武宁”当指“东晋武宁”、及所辖“乐乡”、“长林”二县。盛氏为刘宋时临川王侍郎居荆州多年,对荆楚地理、风物等颇为熟悉,应不致错。而根据《太平寰宇记》载“晋隆安五年,立武宁郡于编县故城”,则编县故城即今子陵岗。笔者曾多次赴子陵作实地调查,在子陵镇南部铁路跨越桥附近,发现有大量汉代板瓦、筒瓦、瓦当、汉砖、陶片等残片,以及大堆疑似土城墙状的古建废墟垃圾。至于这些遗存究竟属销县还是被笔者冠以“或”字的后来的便侯国和编县?目前还不得而知。据当地百姓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在该镇北端曾有十多座高约少则3米、多则6米以上、直径约30至50米的大型汉代墓冢由北至南排列,目前尚存一冢。如此庞大的墓冢群,笔者分析其恐怕不仅仅属于设置短暂的“销县”,很可能涉及到多代汉置地方行政长官。当地百姓传早年曾见到墓碑上刻有“王侯”字样,笔者本以妄说之辞,今若假设“便侯国”治此看来,却还真有几分联系。根据荆门市文物部门所作记载,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曾于该区域发掘出秦、西汉墓共计14座、东汉墓17座。上述如此高级别的贵族墓群及数量众多的庶民墓,说明汉时该处必为一重要聚落。如是,则新的问题来了,难道郦道元《水经注》有误?
假若《水经注》有误
关于《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汉晋编县在仙居一带”的辨析
注释:
见笔者拙文《编县小考》,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网站,2019年7月11日发布。
见张家山247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张家山汉墓竹简(247号墓)》,文物出版社,2006年。
荆州博物馆:《湖北荆州纪南松柏汉墓发掘简报》,《文物》2008年第4期。
王琢玺:《秦汉销县小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4年第3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舒成龙修,李法孟、陈荣杰纂:乾隆《荆门州志》卷之一“沿革”,清乾隆十九年宗陆堂刻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影印版。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四六“长林县”,中华书局,2008年。
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第四卷篇二八,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1986年。
古代里制变迁参考黄盛璋:《历史度量衡里亩制度的演变和数字换算》,《历史教学》,1983年第1期。刘宋时代1尺24.6厘米,1里合442.8米,刘宋80里合今70里。今子陵岗至乐乡关正好接近70里左右。
(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卷一四六.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卷五十七.
荆门市博物馆编著:《荆门子陵岗》,文物出版社,2008年5月,页164、页221。
清和珅等撰:《大清一统志》乾隆五十五年武英殿刊行本.
胡阿祥:《六朝政区》,南京出版社,2008年,页33、41、56、75、102.。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晋)司马彪撰,(梁)刘昭注补:《后汉书志》第22《郡国志》,中华书局,1965年。
(清)沅恩光等撰:同治《当阳县志》,1935年重印本,页73。
(清)湖北舆图局撰:《光绪湖北舆地记》卷二十.
(19)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