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报应佛祖宇宙因果父母 |
分类: 03深信因果 |
40 然则因果报应之吉凶祸福,乃道德仁义依违真伪之实验也。既知其实验,则欲为善而益加奋勉,必底于成。欲为不善而遂生恐惧,有所不敢矣。如是则提倡因果报应,乃仰承天地圣人之心,以成全世人道德仁义之性德也。
而因果报应,吉凶祸福,这是人民依从或者违背道德仁义真的会有不同后果的实际应验啊。
人民知道因果是真实不虚的,非常灵验的,那么想要做善事的人,就会更加勤奋,必定要坚持到底;想要做坏事的人,就会生出恐惧,有些事情他就不敢去做了。
所以说,提倡因果报应,这是仰承天地圣人之心,能够让世人都显发道德仁义的本性啊。
41 若以因果报应为渺茫无稽,不但违背天地圣人之心,自己神识,永堕恶趣。且使上智者不能奋志时敏,聿修厥德。下愚者无所忌惮,敢于作恶。以致天地圣人化育之权,抑而不彰。吾人即心本具之理,隐而弗现。其为祸也,可胜言哉。
如果有些愚人认为因果报应是虚无渺茫,是无稽之谈,这样不但违背天地圣人之心,而且因为这种断灭见,拨无因果,误人误己,最终导致自己的神识长堕恶道,永无出期。
这些错误的言论,否定因果,造成两种恶果:
上智之人,他们不愿精进修善,容易懈怠放逸;
下愚之人,他们越发肆无忌惮,敢于做任何恶事。
这样就把因果报应这个天地圣人教化养育众生的大法宝,压了箱底,不能彰显于天下,让世人本具的佛性光明隐没,不能显现,你说这个祸害是不是无与伦比啊?
42 但以世间圣人,语言简略。又且只说现生,及与子孙。至于生之以前,死之以后。与从无始以来,随罪福因缘,轮回六道,皆未发明。以故识见浅者,虽日读圣人因果报应之言,犹然不信因果报应。
因为世间的圣人,语言非常简略,言简义微,当时时机不成熟,佛法还没有传到中国,所以介绍因果的时候,只覆盖了现世以及子孙,至于前世,来世这个三世没有详细说,以及无始劫以来,众生被罪福业力牵引,六道轮回的情形,都没有发露明说。
这样一来,导致那些见识浅陋的人,虽然每天都在读圣人关于因果报应的文句,却不能理解其中关于因果报应的深义,甚至反过来说因果报应是虚无缥缈的。
43 如来大教,显示吾人心性之妙,与夫三世因果之微。举凡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道,与夫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之法,无不备具。是故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倡妇随,主仁仆忠,各尽己分。则与世间圣人所说,了无有异。而复一一各示前因后果,则非世间圣人所能及。
佛祖的圣教,显示众生都有佛性,我们这些凡夫的心本质上与佛心是一样的,只不过因为迷悟不同,导致凡圣有别;
同时又告诉我们三世因果的微妙;
佛法中不光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世间法;
还包括断惑证真、了脱生死这样的出世间法,一应俱全。
所以佛祖观机逗教,随机利生,遇到父母,就说要慈爱子女,遇到子女,就说要孝敬父母,以及兄长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兄长要恭敬,主人对仆从要仁慈,仆从对主人要忠诚,大家各自尽好自己的本分,这部分内容,与世间圣人所说的道理,其实是没有区别的。
比如我们之前分享的《善生经》,就专门说了这些内容。
佛法除了世间法的内容之后,更进一步揭示其中的内在原理,让大家明白万事万物的前因后果,这个部分就是世间圣人没办法比得上的了。
44 尽义尽分之语,只能教于上智,不能制其下愚。若知因果报应,则善恶祸福,明若观火。其谁不欲趋吉而避凶,免祸而获福乎。又不知因果,多有外彰善相,实则暗存恶心,以行恶事。意谓人既不知,有何妨碍。不知吾人之心,与天地鬼神,及诸佛菩萨之心,息息相通。我心随起一念,彼则无不了知。故曰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周安士曰,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大乱之道也。甚矣佛恩之浃于民生也。人特不深思,故弗知耳。
理学家劝人尽义尽分的话,缺乏说服力和震慑力,只能够教化那些善根深厚上智利根,但是不能制止那些下劣愚昧的钝根。
如果人人都知道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善恶福报,洞若观火,那么有谁不愿意趋吉避凶,免祸得福呢?
因为人民不知道因果报应的道理,所以很多人是外表道貌岸然,一副大善人的模样,其实内心污秽,包藏祸心,暗地里做各种坏事。以为别人不知道,有什么关系呢?
要知道,我们的心,与天地鬼神以及诸佛菩萨的心是息息相通的呢,我们的心起一个念头,天地鬼神佛菩萨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所以说:人间说句悄悄话,天神听闻如惊雷,暗室做了亏心事,神目如电无不知。
周安士居士说过一句话:如果人人都能深信因果,那么天下必然大治;如果人人都不知道因果,那么天下必然大乱。
佛祖为我们开示因果报应这个宇宙公理,真是对人类巨大无比的贡献啊。
因为普通人混混沌沌,不会去深入思考,所以不能知晓这个情况啊。
出自:
《印光法师文钞》四卷、
续编《文钞》二卷、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